家庭农场是指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并以农业收入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家庭农场是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一个方向。从经济生活角度看,这( )
①是以工促农、以城带乡、提高资源利用率的需要
②有利于壮大集体经济,实现农业发展方式转变
③既有利于发挥家庭经营优势,又有利于实现规模效益
④促进了混合所有制经济在农村的进一步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微博营销的价值在悄然爆发。越来越多的商家开通官方微博,进行新产品发布、广告投放等活动。消费者一刷微博,看到简短、实时、开放、互动的各种使用心得等信息,一心动就买了,而之前可能根本没打算买。这反映出( )
①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②物价水平影响人们的购买力
③人们的消费行为受消费心理的影响
④消费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下表是2014年两个不同时段人民币外汇牌价(标价方法:人民币元/100外币)。

若不考虑其他因素,上述汇率变化对我国产生的影响是( )
①中国学生到日本留学费用减少
②中国出口到美国的纺织品竞争力增强
③中国向欧盟出口的产品更便宜
④中国企业到美国进行投资设厂更有利
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甲、乙是某国生产A商品的两家企业,2013年它们24小时分别生产A商品4件、5件,乙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刚好等于该行业的平均劳动生产率,乙企业每24小时创造的价值总量为1 100元。2014年甲企业劳动生产率提高50%,乙企业劳动生产率提高20%,整个行业劳动生产率提高10%,其他条件不变,甲、乙企业24小时生产的A商品的价值总量分别为( )
A.1320元、1320元 B.1320元、1200元
C.1200元、1200元 D.1452元、1320元
(2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产生于先秦时代。西周周公旦提出的“明德慎罚”与“礼治”思想是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开端。儒家和法家对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有较大贡献,儒家重视道德教化,重视犯罪预防;法家重视法律在治国中的作用,主张因时制法、事断于法、以法治国,主张刑无等级、法不阿贵,反对以私害法。但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强调权力本位,皇权至上,法律是皇权的“附庸”,坚持“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强调义务本位,造成了个人权利意识的淡薄。
权力至上、权大于法的文化在今天依然在一定程度上左右着人们的行为,阻碍着法律的贯彻实施。这种崇拜权力,轻蔑法律的倾向,既不利于控制国家公共权力的运行,又不利于防止国家公共权力滥用的法律制度的建立和健全,其危害很大。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必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与政治关系的知识,说明在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中,对中国传统法律文化进行批判继承的必要性。(12分)
(2)结合材料,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知识,分析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对全面依法治国的意义。(10分)
(3)部分群众法治观念淡漠是制约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因素。班级组织同学进社区(村落)进行法治教育。为了提高法治教育的效果,请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提两条方法论建议。(4分)
(2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1世纪以来,在以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为主题的新时代,面对复苏乏力的全球经济形势,纷繁复杂的国际和地区局面,传承和弘扬丝绸之路精神更显重要和珍贵。
2013年9月至10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以下简称“一带一路”)的倡议,得到国际社会高度关注。同年,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参加中国-东盟博览会时强调,要加快“一带一路”建设。
“一带一路”贯穿亚欧非大陆,一头是活跃的东亚经济圈,一头是发达的欧洲经济圈,中间广大腹地国家经济发展潜力巨大。“一带一路”陆上依托国际大通道,以沿线中心城市为支撑,以重点经贸产业园区为合作平台,共同打造新亚欧大陆桥、中蒙俄、中国-中亚-西亚、中国-中南半岛等国际经济合作走廊;海上以重点港口为节点,共同建设通畅安全高效的运输大通道。沿线各国资源禀赋各异,经济互补性较强,彼此合作潜力和空间很大。
(1)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知识,阐述我国提出“一带一路”战略的出发点,并分析战略实施的有利条件。(12分)
(2)“一带一路”战略实施给我国企业既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我国企业应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14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