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18分)结合材料,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展开探究和分析。 情境一:在襄州区人...

18结合材料,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展开探究和分析。

情境一在襄州区人大代表换届选举时,村长打电话给在深圳打工的本村村民赵某,告诉他具体投票选举时间,让他回家去参加投票,赵某说:“选谁都无所谓,你替我随便画几个圈得了。”

1你怎样看待“赵某”的观点? 6

情境二2015年,襄阳市提出将采取标本兼治的多项措施,其中将采取行政、经济手段双管齐下,控制用水总量,对超计划用水的企业实行加价收费。某企业因为超额用水较多,企业成本大大提高。企业主决定要带领职工去政府门口围堵,讨个说法。

2请你告诉该企业主该如何负责任地行使监督权。12

 

(1)①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因为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行使这个权利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和标志。(3分) ②选民参加选举的态度和能力,是影响选举效果的重要因素。公民不断提高参与民主选举的素养,才能更好地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3分) (2)公民要负责任地行使监督权:(3分) ①公民应该坚持将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自觉行使宪法和法律赋予的监督权。(3分) ②必须采取合法方式,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不能干扰公务活动。 ③公民要坚持有序参与,坚持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原则,公民维权时应该自觉遵守法律和法规。(3分) ④公民如果认为政府行政不当可以依法申请行政裁决、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而不应该采取围堵政府这种过激行为。(3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本题属于评价类主观试题,考查学生对公民基本政治权利的理解,学生要注意结合材料全面分析题中观点。“选谁都无所谓”说明赵某对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地位和作用的不理解,所以答案要指出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行使这个权利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和标志。“替我随便画几个圈得了”反映出赵某对如何行使公民基本权利的无知,所以答案要从如何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及其意义的角度组织答案,说明选民参加选举的态度和能力,是影响选举效果的重要因素。公民不断提高参与民主选举的素养,才能更好地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 (2)本题考查如何正确行使监督权,主体要求是企业主(公民),属于措施类主观试题。首先,监督权是进行政治参与的表现,学生可以从公民政治参与的基本原则角度组织答案,本题材料主要体现了两个原则,所以学生可以从坚持将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角度,强调公民要自觉行使宪法和法律赋予的监督权;从坚持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原则的角度,指出公民维权时应该自觉遵守法律和法规;其次,从公民行使监督权要求角度组织答案,必须采取合法方式,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不能干扰公务活动;最后,从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角度,公民如果认为政府行政不当可以依法申请行政裁决、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而不应该采取围堵政府这种过激行为。 考点: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民主监督。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014年8月3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预算法的决定。修改后的预算法要求“政府的全部收入和支出都纳入预算”、赋予地方政府有限发债权、实行预算公开制度等成为亮点。材料反映了  

①民主集中制原则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活动原则

②全国人大常委会作为人民代表大会的常设机关行使决定权

③预算是由政府提出并经过人大审议通过的年度基本收支计划

④人大代表有立法权和决定权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查看答案

《立法法》迎来颁布施行14年后的首次修改,修正案草案提出赋予所有设区的地级市立法权——拟将过去49个较大的市才享有的地方立法权扩大至全部282个设区的市,这些设区的市可就城市管理方面的事项制定地方性法规。地方立法权扩容  

①可以强化全国人大对地方政府的制约和监督,防止其权力滥用

②体现了区域差异和特殊性,有利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③贯彻了民主集中制原则,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的职权

④有助于完善社会主义法制,是依法治国的前提和保证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查看答案

将协商置于决策之前和决策之中,协商民主有利于涉及公共利益的决策的民主和科学。为此公民参与公共部门决策的途径有(   )

①社情民意的反映表达              ②公共政策的听证表达

③信访渠道的申诉控告              ④媒体舆论的检举监督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查看答案

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必须坚持立法先行,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抓住提高立法质量这个关键。在我国,行使国家立法权的是( 

A.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C.中央人民政府

D.国家最高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

 

查看答案

在社会公众的强烈呼吁下,近来国务院下属98个部门中的绝大部分已向社会公开了他们的“三公”经费公车购置费、公务招待费、出国经费及财政拨款情况,至此,中国的预算公开终于迈出了“从无到有”的一步。公众关注包括“三公”经费在内的财政预算公开,反映的是  

①公民行使监督权有利于规范公共权力的行使

②公民有了解公共事务的知情权

③“财政预算公开”是公民参与民主管理的主要途径

④民意是政府科学决策的出发点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