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2014年8月3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预算法的决定。修改后...

2014年8月3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预算法的决定。修改后的预算法要求“政府的全部收入和支出都纳入预算”、赋予地方政府有限发债权、实行预算公开制度等成为亮点。材料反映了  

①民主集中制原则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活动原则

②全国人大常委会作为人民代表大会的常设机关行使决定权

③预算是由政府提出并经过人大审议通过的年度基本收支计划

④人大代表有立法权和决定权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B 【解析】 试题分析:立法权是指具有制定、修改和废止法律的权力,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预算法的决定,属于修改法律,是行使立法权的表现,排除②;人大具有立法权和决定权,人大代表不具有,故④错误;修改预算法,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对政府提出的要求,体现我国权力机关与行政机关的关系,行政机关受权力机关监督,对其负责,体现了民主集中制原则,①符合题意;政府提出的预算需要经过法定程序,即人大的审议才具有法律效力,所以③中的说法是正确的。答案选择B。 考点:民主集中制原则;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立法法》迎来颁布施行14年后的首次修改,修正案草案提出赋予所有设区的地级市立法权——拟将过去49个较大的市才享有的地方立法权扩大至全部282个设区的市,这些设区的市可就城市管理方面的事项制定地方性法规。地方立法权扩容  

①可以强化全国人大对地方政府的制约和监督,防止其权力滥用

②体现了区域差异和特殊性,有利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③贯彻了民主集中制原则,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的职权

④有助于完善社会主义法制,是依法治国的前提和保证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查看答案

将协商置于决策之前和决策之中,协商民主有利于涉及公共利益的决策的民主和科学。为此公民参与公共部门决策的途径有(   )

①社情民意的反映表达              ②公共政策的听证表达

③信访渠道的申诉控告              ④媒体舆论的检举监督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查看答案

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必须坚持立法先行,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抓住提高立法质量这个关键。在我国,行使国家立法权的是( 

A.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C.中央人民政府

D.国家最高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

 

查看答案

在社会公众的强烈呼吁下,近来国务院下属98个部门中的绝大部分已向社会公开了他们的“三公”经费公车购置费、公务招待费、出国经费及财政拨款情况,至此,中国的预算公开终于迈出了“从无到有”的一步。公众关注包括“三公”经费在内的财政预算公开,反映的是  

①公民行使监督权有利于规范公共权力的行使

②公民有了解公共事务的知情权

③“财政预算公开”是公民参与民主管理的主要途径

④民意是政府科学决策的出发点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查看答案

2014年“两会”上,“微博问政”进一步得到人大代表的青睐。很多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把通过博客、电子邮件等方式与群众联系、听取群众意见当成自己的份内工作。“微博问政” 

①有利于人大代表更好地参与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

②有利于人大代表更好地行使决定权

③有利于公民表达意愿,维护公民做为国家主人的地位

④密切了人大代表与人民群众的联系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①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