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分)利用传统文化资源,对于推动我国的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是一个文化资源大国,传统文化资源丰富,储量巨大。但由于开发不科学,配置不合理等,我国的文化资源优势和文化产业发展都很不够,很多资产仍在沉睡。这就要求我们用耐心与巧心去唤醒和激活。
材料二: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要善于把我国的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把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必须遵循文化产业发展规律,科学开发利用文化资源。
(1)结合材料一,从文化建设的角度就如何唤醒和激活传统文化资源提出你的建议。(8分)
(2)根据材料二,说明在把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过程中如何处理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的关系。(6分)
(20分)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依法治国,有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第十二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结束到十二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召开期间,全国人大常委会共审议20件法律草案、修改法律10件,制定法律2件,作出8个法律解释;听取审议“一府两院”13个工作报告,检查4部法律实施情况,开展3次专题询问和4项专题调研。今年的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立法法》,赋予了地方更多的立法权。
材料二:为适应经济发展要求,两年来,我国在加强相关立法工作的同时,积极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实行简政放权,深化商事登记制度改革,放宽市场准入门槛,全国新登记市场主体大幅度增加,为引领经济新常态,促进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1)根据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在依法治国中的作用。(11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知识,分析我国政府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实行简政放权的哲学依据。(9分)
(18分)近年来,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平稳发展,产业升级势头初显,促进了社会信息化发展水平的提高和经济的平稳运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0~2014年我国软件产业占电子信息产业比重变化

注:2014年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高于同期工业平均水平的3.9%,收入和利润高于同期工业平均水平的2.8%和17.6%。
材料二:我国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推动经济转型升级。采取财政贴息、加速折旧等措施,推动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设立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促进产业创新。
(1)揭示材料一所蕴含的经济信息。(6分)
(2)根据上述材料,运用所学经济生活知识,说明材料二中我国政府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的合理性。(12分)
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以综合交通通道为展开空间,依托沿线交通基础设施和中心城市,对域内贸易和生产要素进行优化配置,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最终实现区域经济和社会同步发展。这里所蕴含的哲理是( )
①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事物的变化发展
②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联系,就能实现质的飞跃
③注重各个要素的有机整合,可以发挥整体的最佳功能
④要把握事物联系的多样性,积极创造事物间的自在联系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是我国现阶段推进改革和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试验田它通过“先行先试”,着眼于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以促进各地共同发展。这说明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建设是一个( )
A.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转化的过程
B.从特殊性中寻求普遍性的过程
C.在普遍性指导下发展特殊性的过程
D.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的过程
天文学家分析150光年外一颗白矮星周围的岩石碎片发现,它们可能是含有大量水分的一颗行星留下的残骸。这是首次在太阳系外发现含水行星的残骸,表明很久以前那里可能有类似地球的宜居行星。这表明( )
①认识的不断完善决定着实践的不断深化
②只有尚未认识的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
③人们对事物的认识不断超越历史条件的制约
④真理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而是在发展中不断超越自身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