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某位学者问一位农民工:“你是做什么的?追求什么?”农民工答道:“打工,追求富裕。...

某位学者问一位农民工“你是做什么的?追求什么?”农民工答道“打工,追求富裕。你追求什么?”学者回答“我追求精神的满足,是唯心主义者你追求物质的满足,是唯物主义者。”学者的观点(   )

A.是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分歧的正确理解

B.是一种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

C.把追求精神满足或者物质满足作为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D.把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作为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C 【解析】 试题分析:“我追求精神的满足,是唯心主义者;你追求物质的满足,是唯物主义者”的观点误解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本质内涵,把追求物质和追求精神作为唯物和唯心主义的标准,故选项C正确。选项ABD与题意无关,故排除。故答案选C。 考点:区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中国古代哲学家主要探讨天与人、名与实、理与气、知与行、心与物等关系问题,这些问题集中体现了(   )

A.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B.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关系问题

C.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

D.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关系问题

 

查看答案

人总是按照自己对周围世界和人生的理解做人做事。有人认为命由天定,因而深处困境时消极等待,逆来顺受有人认为人定胜天,因而在困难面前积极奋争,不屈不挠。以上材料说明(   )

A.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B.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C.哲学不等于自发产生的世界观

D.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着世界观

 

查看答案

朱熹小时候就问父亲“天上有何物”陆九渊三四岁时就问父亲天地有没有尽头,并为此而废寝忘食波普尔八岁时就在思考空间是无限的还是有限的。这些人后来都成了大思想家,应该说这跟他们从小善于思考很有关系。这些事例说明(   )

①哲学产生于人们的主观好奇和对自然万物的惊讶

②反思性是哲学的重要特征

③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④哲学的任务就是对现存的东西提出质疑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查看答案

12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我国依法治国方略的制定和完善经历了一个艰难而曲折的探索过程。

第一阶段孕育阶段。1978年——1997年1954年第一部宪法,初步奠定了社会主义法治基础。“文革”后,总结经验教训,我们党开始探索治国理政的新方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阐述依法治国的基本内涵。

第二阶段形成和发展阶段。1997年——2012年改革开放的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有利推动了法制建设的步伐。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方略的提出,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经验的总结与升华。

第三阶段2012年——现在完善阶段。党的十八大确立了依法治国的新任务和目标,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总体目标,全面规划了依法治国方略实现步骤和具体内容,是依法治国方略的进一步完善。

联系上述材料,用“求索真理的历程’的相关知识分析我国依法治国方略的形成和发展历程。12分

 

查看答案

12分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和魂

文化是民族之根,中华文化中关于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思想,知行合一、学以致用的思想,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的思想都是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中华文化源自中国这块土地,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在面向现代化和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传统文化中的基本核心价值应该得到继承和发扬,中华文化才能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

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说明怎样才能使中华文化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12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