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就是利用互联网平台,把互联网和包括传统产业在内的各行各业结合起来,在新的领域创造一种新的生态。“互联网+”围绕自由开放的思维,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驱动创业创新潮涌动,推进产业运行模式全方位升级。因此“互联网+”可能对我国经济带来的影响( )
①出现万众创新,逐渐颠覆传统产业,实体经济萎缩
②市场在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增强,激发市场活力
③改善消费结构,促进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全面升级
④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存款保险条例》自2015年5月1日起施行,实行限额偿付,最高偿付为人民币50万元。自2015年3月1日起,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2.5%。近期股市暴涨,沪市大盘时隔7年重回4000点。如果现在进行合理投资,应该( )
①增加储蓄存款,因为储蓄存款收益虽低,已无风险
②适当购买股票,因为股票风险虽高,收益可能较高
③适当购买国债,因为国债收益高于存款,风险最小
④多买商业保险,因为它能完全规避风险,减小损失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015年4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住房城乡建设部下发《关于个人住房贷款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将二套房贷首付比例下限从60%-70%降至40%,其中公积金二套房贷最低降至30%。这将影响住房的需求量。下列曲线图(横轴为需求量,纵轴为价格,d1为《通知》前市场需求曲线,d2为《通知》后市场需求曲线)正确反映这一信息的是( )

(2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当年杜甫写下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时候,他是不会想到21世纪的和平年代,家书再次出现“抵万金”的状况。
十多年前,书信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交流方式,而今,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信息沟通越来越方便,传统的书信往来已逐渐淡出人们的生活,取而代之的是“打电话”或是“微信”“QQ”联系。
而今,书信已然成为一种记忆。互联网时代,书信文化正从人们的生活中逐渐淡出,并且渐行渐远。鸿雁传书,是否成为正在消失的历史?书信该不该传承下去?
反对传承者认为,虽然书信是一种很有内涵的文化,写信给自己亲密的人,更利于事情的叙述和感情的含蓄表达,但是书信传递信息的速度太慢,写起来也很麻烦,远不如一段微信语音及视频来得方便快捷。
赞成者认为,书信有它的优势所在,它具有浓厚的人情味,这是社交网络平台无法比拟的优势。所以,在网络时代里,书信的使用率虽然已远不如往昔,但是它们会携带着人性情感和纪念意义继续存在。小到家风传承、情感交流,大到爱国教育,书信是一种文化和精神的传承,不能在我们这里断档。
(1)你认为书信文化该不该传承下去?请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阐明理由。(10分)
(2)运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知识,分析书信文化走向衰落的原因。(12分)
(3)某市准备组织中学生写一封廉政家书的活动,请你为该倡议活动写两条主题词,要求主题鲜明、朗朗上口,每条限15个字以内.(4分)
(2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呈现阶段性特征,进入“新常态”。
材料一:2010-2014年我国经济运行情况
项目 时间 | GDP增速(%) | 第三产业增值 占GDP比重(%) | 消费对GDP贡献率(%) | 科技进步 贡献率(%) |
2010年 | 10.3 | 43.24 | 50.9 | 50.9 |
2011年 | 9.3 | 43.0 | 51.6 | 51.00 |
2012年 | 7.7 | 44.7 | 51.8 | 52.20 |
2013年 | 7.7 | 46.1 | 50 | 51.70 |
2014年 | 7.4 | 46.8 | 54.4 | 52.30 |
注:①2003—2010年,我国GDP年均增长10.7%左右,属于高速增长
②GDP年均增长8%左右为中高速。
材料二:新常态下,挑战增多,J省政府积极应对挑战,着力打造经济“升级版”,配套打出经济转型升级组合拳:按市场机制配置资本、土地等生产要素;削减256项省级行政审批事项,深化财税和投融资体制改革,省级财政发放生态补偿资金13567万元;鼓励科技创新,推进全省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加强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加强注重保障基本民生,更加关注低收入群体……
材料三: 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有了自己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十八大以来,我国的政治面貌已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当前,由习近平倡导和构建的习式政治新常态,使中国的政治格局和政治气象呈现鲜明的特征。
(1)根据材料一,概括出我国经济新常态的特点。(6分)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相关知识,分析J省为适应新常态是如何打造经济“升级版”的。(8分)
(2)结合材料三,从我国政治制度的角度,说明如何构建我国政治新常态。(12分)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强调,要完善奖惩制度,全方位提高失信成本,让守信者处处受益、失信者寸步难行。我国加快建设社会信用体系的哲学依据是( )
①价值观影响人们的行为选择
②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
③人民群众是信用建设的主体
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状况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