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26分)2014,农历马年。这一年,虽然中国经济增长“换挡降速”,面临严峻挑战...

26分2014,农历马年。这一年,虽然中国经济增长“换挡降速”,面临严峻挑战,但改革依然“快马加鞭”,重要领域、关键环节改革好戏连连。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材料一从缩小收入分配差距、构建“橄榄型”分配格局,到消除影响平等就业的制度障碍、健全促进就业创业体制机制从适时调整完善生育政策,实行“单独两孩”,到全面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管住“车轮上的铺张”从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到加大环保指标考核权重从完善选人用人机制,到推动党风廉政建设……。着眼全方位,全面深化改革正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党的建设等重点领域突破前行。一份沉甸甸的改革清单,让改革成为新常态,让2014年成为成色十足的“改革年”。

材料二改革开放的30多年,是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30多年,同时也是中华文化伟大复兴的30多年,是中国文化事业繁荣发展的30多年。30多年来,我国文艺创作日益繁荣,文化市场和文化产业蓬勃发展,文化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文化建设的保障体系更加完善。

1请从规律和矛盾的角度任选其一,谈谈要让改革成为新常态的原因。12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为什么改革开放的30多年,能够成为文化事业繁荣发展的30多年10分

3请你运用辩证法总特征的知识,为全面深化改革提出两条方法论建议4分

 

(1)答案一: 规律角度: ①规律具有普遍性、客观性,人能够认识和把握规律(2分),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需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相结合(2分)。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必然要求全面推进重要领域、关键环节改革(2分)。 ②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在任何社会都起作用的普遍规律(2分),改革能够使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的状况,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的状况(2分),有利于推动生产力发展,促进社会进步(2分)。 答案二: 矛盾角度: ①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2分)矛盾具有普遍性,要敢于承认矛盾、揭露矛盾,解决矛盾(2分)。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同时,也面临严峻挑战,对于重要领域、关键环节面临的挑战我们不能回避,必须用改革的办法加以解决。(2分) ②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2分)改革就是改变生产关系中同生产力不相适应的环节和方面,使之适合生产力的发展;改变上层建筑中同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环节和方面,使之适合经济基础的发展。(2分)收入分配制度等改革,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社会全面进步。(2分) (2)①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政治、经济决定文化。改革的深入,经济的发展更加完善了文化建设的保障体系。(4分) ②文化体制的改革解放和发展了文化生产力,激发了文化发展的活力,使我国文艺创作日益繁荣。(3分) ③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文化发展的方向,改革是生产关系的自我调整和完善,有利于推动中华文化伟大复兴。(3分) (3)坚持联系的观点,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坚持系统优化的方法。 既要立足于整体,又要搞好局部,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 坚持发展的观点,支持新事物成长。(答出2点即可的满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也可适当得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解答本题首先要从规律和矛盾角度任选其一,设问指向让改革成为新常态,属于原因类试题,要从理论依据和现实意义角度加以分析。从规律角度,要从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角度回答,并总结意义;从矛盾的角度,要从矛盾的普遍性、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等方面回答,并分析现实意义。 (2)本题考查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属于原因类试题,要从理论依据和现实意义角度加以分析。根据材料中的“经济快速发展”“文化市场和文化产业蓬勃发展”“文化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文化建设的保障体系更加完善”,调动运用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体制改革的意义、精神文明建设、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等知识分析,并总结概括意义。 (3)本题考查辩证法总特征的知识,设问指向全面深化改革的方法论建议。解答时首先明确辩证法总特征是指唯物辩证的联系观和发展观,然后回顾方法论有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从固有联系出发把握事物、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立足于整体,又要搞好局部,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系统优化的方法;坚持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支持新事物成长、做好准备迎接挑战、做好量的积累并促成质变,并结合全面深化改革进行分析。 考点:规律与人的主观能动性、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及规律,文化与经济政治、精神文明建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财税体制改革,发挥财政对国家治理的作用。

材料一受国际市场影响,从2014年6月至2015年1月,国内成品油价格已出现十二连跌。与此同时,自2014年6月至2015年1月,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依据国务院制定的《消费税暂行条例》,连续三次上调产品油消费税,实现了提税与降价同步。连续提高成品油消费税对消费产生了影响,但是最终会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材料2013年3月,32位全国人大代表联合提交了《关于终止授权国务院制定税收暂行规定或者条例的议案》。

2014年10月。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必须坚持立法先行,做到重大改革于法有据。

2014年1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立法法》修正案草案,首次在立法中明确了税收法定原则。根据税收法定原则,明确税种、纳税人、征税对象、计税依据、税率和税收征收管理等税收基本制度只能由法律规定。该修正案草案将提请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审议。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经济知识,分析提高成品油消费税为什么能够通过影响消费而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14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确立税收法定原则的过程中是如何发挥作用的?12分

 

查看答案

习近平在国际天文学联合会第28届大会开幕式致辞中说,天文观测的每一次重大发现,都不断深化着人类对宇宙奥秘的认识天文科学的每一项重大成就,都极大丰富了人类知识宝库。这一论述蕴含的哲理是(   )

①天文观测是获得宇宙知识的基础

②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③实践是获得正确认识的唯一途径

④要在实践中不断深化认识发展真理

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①②

 

查看答案

中国文化中有许多真知灼见。下列语句中与“要想跳得更好,必须先退后一步”蒙田《随笔集》体现哲理相同的是(   )

A.人生悲剧有二一是欲望得不到满足,二是欲望得到了满足

B.一个时代的文明成为下一个时代的文明的肥料

C.一匹马如果没有另一匹马紧紧追赶并要超越它,它永远不会疾驰飞奔

D.人可以爬到最高峰,但他不能在那儿久住

 

查看答案

视错觉就是当人观察物体时,基于经验主义或不当的参照形成的错误的判断和感知。有时候眼见的东西并不一定为实,也许你看见的东西并不一定存在,而是你的大脑认为它存在。这表明(   )

①错觉的客观存在表明了其具有物质性

②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③意识依赖于物质,错觉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④错觉是在一定条件下个体对客观事物的歪曲反映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查看答案

近几年,在社交网站出现了许多仿成语形式的编造词,如根据“喜闻乐见、大快人心、普天同庆、奔走相告”四个成语简化而成的“喜大普奔”,根据歌词“人生已经如此艰难,有些事情就不要拆穿”提炼而出的“人艰不拆”等。这些语义难懂、形式生硬的编造词借助网络在青少年中广泛传播。回答下列小题。

1.网络编造词不断产生并被广泛传播和使用,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①网络文化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青少年

②大众传媒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

③文化创新应该力求形式新颖内容独特

④文化创作的成果应真正满足实践需要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2.网络编造词获得青少年追捧的同时也受到不少语言文字专家的质疑,这说明(   )

①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的价值判断会有不同

②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需遵循事物客观规律

③人们对新事物的理解和接受需要一个过程

④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特征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