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1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9月30日上午,中共中央政治局以实施创新...

1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9月30日上午,中共中央政治局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题举行第九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决定着中华民族前途命运。全党全社会都要充分认识科技创新的巨大作用,敏锐把握世界科技创新发展趋势,紧紧抓住和用好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把创新驱动发展作为面向未来的一项重大战略实施好。

材料二李克强在国家科技教育领导小组第一次全体会议上强调,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作用,关键是促进科技和经济社会深度融合,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推动农业科技创新是实现农业持续稳定发展的根本出路。目前,我国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水平远低于发达国家。很重要的原因在于科技创新能力不足、人才队伍建设相对滞后。

1结合材料一,请从政治生活角度,简要分析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政治生活依据。 6分

2结合材料二,从文化生活角度说明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对农业发展的重要性。9分

 

(1)(共6分)①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地位决定了党必须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党科学执政的具体表现。 ②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跨越式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③政府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履行组织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的职能,也是政府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的具体体现。 ④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有利于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每点2分,答出其中三点即可) (2)①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有利于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 ②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推进农业科技创新,能帮助农民掌握农业生产新技术,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 ③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能为农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解析】 试题分析: (1)此题设问指向明确,从政治生活的角度,分析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依据。解答时,依据材料把握准角度。材料中总书记强调,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决定着中华民族前途命运,说明党的性质和地位决定了党必须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政府,回答其职能、宗旨、原则;材料中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有利于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说明国际竞争的实质。 (2)此题从文化生活角度,说明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对农业发展的重要性,属于意义类的题,其实考查的知识点是文化的作用。回答时,结合材料分析推进农业科技创新,能帮助农民掌握新技术,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说明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分析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有利于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说明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分析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能为农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说明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考点:党的性质、地位、执政方式,政府的职能、宗旨、原则,国际竞争的实质。文化的作用。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4年11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自22日起,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基准利率0.25个百分点和贷款基准利率0.4个百分点的同时,也在金融机构市场化改革上再进一步将存款利率浮动上限由基准利率的1.1倍扩大到了1.2倍,给各商业银行更大的自主空间。央行短短几百字的通知,却让各商业银行在争夺存款这场看不见硝烟的战场上竞争更加激烈。此次调整并没有降低存款准备金率,这就意味着央行并没有传递货币政策放松的信号,表明央行仍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

材料二2014年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稳定的货币金融环境,促使市场主体形成合理和稳定的预期,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发展。也是防范通货膨胀,统筹考虑促进经济增长和保持物价稳定的合理选择。

1结合材料一,运用所学《经济生活》知识,分析商业银行在利率市场化竞争中如何赢得竞争优势?12分

2结合材料二,分析我国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体现了唯物论的哪些道理?8分

 

查看答案

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应该放在其所处时代和社会的历史条件下去分析,不能把历史顺境中的成功简单归功于个人,也不能把历史逆境中的挫折简单归咎于个人。不能用今天的时代条件、发展水平、认识水平去衡量和要求前人,不能苛求前人干出只有后人才能干出的业绩来。这表明(   )

实践是具有社会历史性的活动

顺境中成功必然导致逆境中挫折

事物之间都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

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查看答案

2014年9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人民政协成立65周年大会的讲话中多处引用古语古训。下列习近平所引用的古语古训与其哲理相一致的是(   )

A.履不必同,期于适足治不必同,期于利民——矛盾具有普遍性

B.“大厦之成,非一木之材也大海之阔,非一流之归也——整体处于主导地位

C.为者常成,行者常至——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

D.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

 

查看答案

水展示万千气象。因势而变,舒缓为溪,低吁浅唱陡峭为瀑,虎啸龙吟。水因势利导,焕发勃勃生机。因器而变,遇圆则圆,逢方则方,直如刻线,曲可盘龙,故此“水无常形”。这启示我们看待事物要(   )

A.坚持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B.坚持整体和部分的统一

C.坚持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D.坚持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查看答案

“人人有贵于己者,弗思耳矣。”每个人皆有他自己的尊贵之处,只是不去思考罢了只要养成思考的习惯,生活的质量自然会随之提高,生命的内涵也将更为丰富。哲学是我们品味人生的开始。这从哲学上启示我们要(   )

A.正确认识思维和存在的关系

B.坚持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C.正确对待社会进步与个人发展的关系

D.发挥哲学指导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作用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