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电视剧《舌尖上的中国2》以美食作为窗口,用国际化的叙事方法,展示中国人在饮食中积...

电视剧《舌尖上的中国2》以美食作为窗口,用国际化的叙事方法,展示中国人在饮食中积累的丰富经验、千差万别的饮食习惯和独特的味觉审美,让海内外观众领悟中华饮食之美,感知中国的传统文化,社会变迁和人生百味。从文化生活角度来看,此电视剧的创作体现出(   )

①文化不仅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②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给予经济重大影响

③一定的精神文化需要相应的物质载体

④文化在交流中传播,能够增强中国的国际影响力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①④

 

C 【解析】 试题分析:展示中国人在饮食中积累的丰富经验、千差万别的饮食习惯和独特的味觉审美,让海内外观众领悟中华饮食之美,体现了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①正确,②没有体现,美食文化通过美食来体现,说明了③,④没有体现,答案为C。 考点:文化的多样性 点评:本题需要考生明确材料的中心意思在强调文化的多样性,和文化需要一定的物质载体。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家风是一种无言的教育,无字的典籍,无声的力量,是一个人精神成长的重要源头。有什么样的家风,往往就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往往就会有什么样的做人做事的态度,为人处世的伦理。家风的好坏甚至影响或决定人的一生。这是因为(   )

①家风是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人的巨大物质力量

②家风是个人成长中具有持久影响力的文化印记

③家风总是以优良的家教家训等方式作为传播载体

④家风影响人们在实践中目标的确定和行为的选择

A.②③             B.①④           C.③④          D.②④

 

查看答案

2014年7月2日农历六月初六是布依族的传统歌节,为纪念这一民族节日,贵州省荔波县联山湾举办第四届“六月六”布依歌节活动。我们通过“六月六”布依歌节活动可以(   )

①感受布依族历史文化的积淀     ②接受布依族文化熏陶同化

③领略布依族文化的韵味         ④消除不同民族文化差异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③

 

查看答案

台湾作家龙应台曾说,人本是散落的珠子,随地乱滚,文化就是那根柔弱又强韧的细丝,将珠子串起来成为社会。这说明(   )

A.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B.文化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

C.文化是人类改造世界的活动           D.文化是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查看答案

30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法治建设要以保障人民根本权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各级党组织要带头依法办事,不能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各级政府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在法治轨道上开展工作,建立权责统一、权威高效的行政体制。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尊重宪法法律权威,都不得有超越宪法法律的特权。

1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我国如何推进依法治国进程?11分

材料二十八届四中全会在广泛收集民意和征求各民主党派意见的基础上,深入总结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法治建设的成功经验和深刻教训,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深刻剖析了我国法治建设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根据新形势提出了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重大原则。全会明确,必须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2结合材料二,从“求索真理的历程”角度谈谈出台《决定》的方法论依据。9分

材料三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指出,今年简政放权的力度不能减,要进一步取消下放行政审批事项,要把那些含金量高的、管用的,真正能够激发市场活力的直接放给市场、放给企业。市场主体“法无禁止即可为”,政府“法无授权不可为”。

3运用《经济生活》知识,结合材料三,分析“法无禁止即可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将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哪些积极影响?10分

 

查看答案

222014年4月23日是第19个世界读书日。某校高三3班打算开展以“倡导全民阅读,共建书香中国”为主题的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其中。

文化自省

人类最伟大的思想,尽在书中。阅读事关全民素质的提高和文化强国的建设。调查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超五成成年国民认为自己的阅读数量较少,六成以上国民希望当地有关部门举办阅读活动。李克强总理也在2014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了“倡导全民阅读”。

1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我国倡导全民阅读有何意义12

2014年,全民阅读立法、起草工作仍在推进中,力求将全民阅读纳入法制化轨道,推动全民阅读常态化、制度化。但是,对于阅读立法,社会上存在不同看法。赞成者认为,将阅读提升到国家宏观战略的层面,有利于提升国民阅读水平,实现文化强国的目标。反对者认为,阅读水平提升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希望通过立法使其毕其功于一役并不现实,且真正实施起来困难重重。

2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相关知识,简要评析上述两种看法的合理性。10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