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人类的生产生活往往依赖河流,视河流为主宰命运之神而顶礼膜拜。工业革命后,人类以河流的主人自居,肆意开发利用河流,遭到了河流的报复。今天,人们重新认识人与河流的关系,致力于追求人与河流的和谐。由此可见( )
①实践是有意识的活动,认识是推动实践发展的动力
②实践具有目的性,认识的最终目的是形成理性认识
③实践具有历史性,认识必然打上历史和时代的烙印
④实践是物质性的活动,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进行了调整:在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前提下,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这一调整是因为( )
①矛盾具有特殊性 ②客观实际是变化发展的
③认识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④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清朝有一首钓鱼歌诀:“钓鱼钓鱼,心神专一。春钓浅滩,夏钓树荫,秋钓坑潭,冬钓朝阳。春钓深,冬钓清,夏池秋水黑阴阴。春钓雨雾夏钓早,秋钓黄昏冬钓草。深水钓鱼,浅水钓渊,雨季鱼靠边……"这强调了( )
A.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B.要善于分析事物存在和变化发展的条件
C.事物间的联系是具体的、本质的、必然的
D.认识对象是具体的,真理是抽象的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2013年10月22日发表《西藏的发展与进步》白皮书。白皮书指出,在西藏自治区,2012年经过直接和间接选举产生的34244名四级人大代表中,藏族和其他少数民族代表31901名,占93%以上。目前,在全国人大代表中,西藏自治区有20名代表,其中12名为藏族公民。自治区十届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44名,其中藏族和其他少数民族25名。这表明( )
①藏族和其他少数民族的人大代表在全区各级人大代表中占有绝对多数
②民族团结原则为西藏各界人士在政治生活中充分表达意见提供了保障
③民族平等原则在西藏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设中得到有效的落实
④在少数民族居住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中共中央和各级政府采取一系列重大举措,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为了群众,把党和政府的声音和温暖送到群众中去,架起与人民的连心桥。这充分说明党和政府( )
①充分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②依法行政,推动国家法制化、规范化建设
③把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
④能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搞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A.②③ B.①④ C.①② D.③④
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审查、并由全国人大代表表决,最后以赞成2504票,反对293票,弃权102票通过了国务院提出的关于2013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14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及2014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这表明( )
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与国务院之间存在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
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③全国代表大会行使最高的审议权
④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