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3月1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立法法>的决定》,这是中国15年来首次修改《立法法》。依据新的《立法法》( )
A.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有权修改宪法
B.税收基本制度可以由行政法规规定
C.依据地方规章可限行、限房、限贷
D.284个设区的市依法享有地方立法权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从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并形成了“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在这一战略布局中,作为战略目标的是( )
A.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B.全面深化改革 C.全面依法治国 D.全面从严治党
(2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必须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
材料一:《韩非子》有句名言“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过国弱”。尊奉法律,需要执政者,治理者发力,引导之,提倡之,遵守法律,需要全体公民给力,用法律来定分止争,维护之,践行之。法治于人就如同空气,你可能不会时时刻刻意识到它的存在,可一旦缺少就立刻窒息。我们从出生到成长,从成家到立业,每一步都需要法治的护航:加强对财产权的保护,完善教育、医疗、人身安全等方面的法律法规,提高环境污染的违法成本……当越来越多的人在法治的护佑下感受着畅快的呼吸,法治才能成为内心时时恪守的律令。
材料二:法治文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对于法律生活所持有的以价值观为核心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包括人们的法治意识、法治观念、法治思想、法律价值取向等。A市把加强法治文化建设作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市的重要工作,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和资源,开阔思路,创新方法,通过打造“法治文化广场”、“法治文化一条街”、“民主法治示范社区”、 “法治文化机关”、“校园法苑”、“法治文化企业”、“法治文化超市” 等形式多样的法治文化阵地载体,以点带面,营造了浓厚的法治文化氛围,使“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维权靠法”的法治观念逐步深入人心。
(1)结合材料一,运用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反作用的原理,说明“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的道理。(12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重要意义。(10分)
(3)推进依法治国,需要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请你就如何让法治成为一种文化提两点建议。(4分)
(2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2009—2014年我国GDP及其增长情况图

注:2014年我国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1.2%,超过了投资。服务业增加值占比46.7%,继续超过第二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增速分别为12.3%和11.1%,明显高于工业平均增速。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比上年下降4.8%。出口总额中一般贸易占比达到51.4%,比加工贸易占比高13.6个百分点。
材料二:近年来,某地政府以其特有的改革精神和创新思维,实现了从“无工业基础、无矿产资源、无区位优势”到“人人有自信、发展有速度、民生有保障”的巨变。该地政府重点推出了以下举措:
摒弃传统发展模式,走绿色发展,走低碳、循环、可持续发展道路。推动工业兴市、产业集聚、园区建设、创新驱动和生态环境等五个转身。实行经济指标、发展指标、社会指标、人文指标和环境指标五位一体的综合评价指标。
打造“便民方舟”,有57项行政审批事项进驻,法定办理时限压减了87.98%。行政审批事项由193项压减为57项,前置审批项目由最初的199项压减为7项。
推行资格资质去行政化改革,推行政府部门由事前监管向事中事后监管转型。清理出569个资格资质事项,其中421项考试鉴定下放给社会机构、行业协会。
开展“访企业困难、访企业需求”为主题的“两访”活动,协调解决企业融资、招工、供电、市场开拓及项目审批等方面的问题和困难2000余项。在金融税收、财政奖励、科技创新等方面给予一系列激励政策,仅2014年就吸引10多个绿色建材项目落户,总投资超过60亿元。
积极探索推行分环节、分主体、分形式的“三维”立体监督机制,着力构建统一开放、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让创业“火”起来。建立健全企业“黑名单”制度,让违法者付出承受不起的代价。在2014年底经贸洽谈会上,该市赢得了各界客商“点赞”,69个优质项目签约,投资额达499.8亿元。
(1)结合材料一,说明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呈现的新特点?(6分)面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新特点,假设你是企业经营者,该如何加快企业转型升级?(8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当地政府是如何转变政府职能,释放市场活力的?(12分)
在如何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问题上,有一句经典的人生格言:“如果没有人来帮你,那么你就去帮助别人”。这句人生格言所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
①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往往会因人而异
②世界上的任何两个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
③善于帮助他人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
④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从而推动事物发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015年2月28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次会议强调,全面深化改革要“处理好改革‘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的关系,突破‘中梗阻’,防止不作为,把改革方案的含金量充分展示出来。”这就要求我们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过程中( )
A.特别重视事物量的积累
B.坚持革命精神和科学态度的统一
C.处理好前进性和曲折性的关系
D.既要承认绝对运动,又要承认相对静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