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对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原则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公民都平等地享有宪法、法律规定的权利
B.公民必须平等地履行宪法.法律规定的义务
C.任何公民的合法权利都受到保护
D.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既指法律实施上的平等,也指立法平等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人权事业取得了有目共睹的巨大成就,但在人权问题上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我国在尊重和保障人权方面取得的成就,充分反映了( )
①我国民主与专政的辩证统一关系
②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完善
③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民主具有真实性
④我国公民与国家是和谐统一的关系
A.③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从现在到2020年,我国农村改革发展有六方面的基本目标,目标突出强调了我国农村的民生问题。从政治生活看,我国重视农村民生问题的根本原因是
A.农村经济发展已经严重落后于城市
B.我国政府是人民意旨的执行者和人民利益的捍卫者
C.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D.政府有管理经济的职能和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
为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某区党委深入调研,广泛征求市民意见,倾力打造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新常态。党委工作人员深入社区采访。居民甲认为,现在社区的一些居民素质较低,要优先加强对居民的教育工作。居民乙认为,社区居民的文化活动比较单调,当务之急是要创新社区文化活动……根据群众意见,该区党委针对社区文化建设的现状,创新文化惠民工作,加强顶层设计,从全局着眼,谋划发展蓝图,从细节入手,盘活本区各种优势资源。辖区居民积极参与其中,主动承担教育讲座,开展了健身、书画摄影比赛、广场舞、文艺表演等活动,使社区文化生活更加多彩,成为安居乐业的幸福家园。
从唯物论角度分析该区是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6分)
材料:2014年11月11日下午,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落下帷幕,习近平指出,面对新形势,我们应该深入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打造有利于长远发展的开放格局。亚太经合组织应该发挥引领和协调作用,打破种种桎梏,迎亚太地区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新一轮大开放、大交流、大融合。要打破亚太内部的封闭之门,敞开面向世界的开放之门。要在推进贸易目标的同时大力推进亚太自由贸易区进程,明确目标、方向、路线图,尽早将远景变为现实,实现横跨太平洋两岸、高度开放的一体化安排。
结合材料,用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的有关知识分析亚太国家如何面对新形势?(9分)
材料一:2014年10月20日至23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在我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经历了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1997年,党的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基本方略;1999年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将依法治国写入宪法,依法治国从党的意志转化为国家意志;2002年党的十六大提出将依法治国、党的领导和人民当家作主三者有机统一;2007年,党的十七大提出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并将深入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列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2012年党的十八大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点集中在全和快;直至本次会议绘制出新的路线图,为“法治中国”作顶层设计,提出一个目标、5个体系、六大任务。
材料二:十八届四中全会选择“依法治国”作为突破口是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实现国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根本要求。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就必须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必须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宪法实施;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保证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
(1)中国共产党探索“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历程体现认识论的哪些道理? (12分)
(2)结合上述材料,运用系统优化的方法谈谈我国如何更好地推进依法治国的实施?(6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