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总是担心,在市场经济和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我们的民族精神是否流失?集体主义是否必要?协作的精神是否弱化?汶川一震,涤荡了我们心头的尘埃,震醒了人们内心的信念。它让我们看到,美德仍在,传统没丢。“5·12”,像一块巨型磁铁,凝聚起共御天灾的合力;“5·12”,也像一面特殊的镜子,映照出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请回答:
(1)什么是中华民族的伟大民族精神?(5分)
(2)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必要性?(6分)
材料一:据调查,目前社会低俗文化泛滥对我们的校园文化建设产生污染,如在学生中,星座文化、口袋书等十分流行,以消费欧美、日韩文化产品为时尚,而对中国传统文化产品不屑一顾。在调查中学生还发现少数同学热衷于过洋节日,而对中国的传统节日不屑一顾。
材料二:推进文化创新,增强文化发展活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这是党的十七大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对全面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出的新要求。
(1)结合材料一,分析说明我们应如何对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6分)。
(2)结合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谈谈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及其重要意义。(10分)
大学生的成才问题备受各界关注。如何使大学生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伟大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关键是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对大学生进行“成人、成才、成功”教育,让大学生“成才”之前先“成人”。之所以让大学生“成才”之前先“成人”,是因为( )
A.良好的知识文化修养,能够促进思想道德修养
B.加强知识文化修养有助于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
C.不注重思想道德修养,必然会走上违法犯罪的邪路
D.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才能运用所掌握的知识为社会造福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必须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其关键在于坚持( )
A.社会主义文化内容和形式的多样性
B.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C.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
D.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温家宝总理说,老师们承担着教育的重任,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这些话表明( )
①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
②教育决定经济
③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
④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011年春节晚会上歌曲《想家》一炮走红。西单女孩任月丽是热爱唱歌,不折不扣的流浪歌手。通过《我要上春晚》,西单女孩直登兔年春晚舞台。草根出身的任月丽这次众望所归,将在春晚舞台演唱粉丝宋根成专为她而作的歌曲《想家》。借助春节联欢晚会这个平台,精彩地呈现在亿万观众眼前,一夜之间,西单女孩也成为大众“追星”的对象。这说明当代文化生产与消费的特点( )
A.文化产品以大多数人的品味为基础,以雅俗共赏、老少咸宜为目标
B.文化产品的内容和形式变化很快,被称为“文化快餐”
C.借助现代生产和传播手段,一种文化产品能够迅速被人们认同和接受
D.文化产品的生产以盈利为目的,消费者要到市场上购买,有强烈的商业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