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在《寡人之于国也》中说道:“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这说明( )
A.自然界的变化发展是有规律的
B.尊重自然规律就能有效地改造自然
C.要不失时机促成事物发展
D.按规律办事 才能造福人类
“水停百日生虫,人闲百日生病”告诉我们( )
A.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B.运动是物质的固有的根本属性
C.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D.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
2014年10月以来,北京雾霾卷土重来,接连的重度污染预警把让人们感到"十面霾伏",AQI(空气质量指数)接连破百。雾霾的发生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这主要表明( )
A.自然界具有物质性 B.人类社会具有物质性
C.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D.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马克思主义哲学以世界客观性为依据,以实践为基础,以规律为对象,它关于世界和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揭示,具有可证性;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性,要求它不可能纯学术化,在政治和价值取向上,它必须关心社会现实问题,直接或间接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历史使命相联系。上述材料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是( )
A.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统一
B.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C.实现了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
D.在实践基础上不断完善和发展
关于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表述正确的是( )
①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坚持意识是世界的本原的根本观点
②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
③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具有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的局限性
④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如水、火、气、土等,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②③
从哲学上看,“心想事成”与“天命难违”的区别在于( )
A.前者是积极的观点,后者是消极的观点
B.心想不一定事成,天命却是不可违抗的
C.前者属于主观唯心主义,后者属于客观唯心主义
D.两者都属于唯心主义的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