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史上的两个基本派别,唯心主义者都主张( )
A.事物是感觉的集合 B.事物是理念
C.意识是世界的本原 D.世界是不可认识的
哲学是一门古老的学科,纵观整个哲学发展史,流派多多,观点各异,真的是“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1.虽然不同的哲学流派的观点各不相同,但是其都把整个世界当作自己的研究对象。不管何种学派用何种观点去研究哲学,其首先要回答的问题是( )
A.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B.思维与存在何为本原的问题
C.思维与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 D.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2.调查显示,目前不少中学生相信星座与命运有关。他们将自己的出生日期与所谓星座相连,再从自己的星座推算出自己将来的前途和命运。从哲学上看,这种思想属于( )
A.朴素唯物主义 B.机械唯物主义 C.客观唯心主义 D.主观唯心主义
“几十年的经验使我深刻体会到,学点哲学的确可以使人做事情少犯错误,做研究少走弯路。”下列观点与上述感悟相一致的是( )
A.哲学是各门具体科学的基础
B.哲学是人类对某一具体领域规律的概括
C.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D.哲学具有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功能
下列关于哲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②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③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④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城镇化是现代化发展的必由之路,是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的重要载体和依托。
材料一:2014年10月17日,《山东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出台,规划指出,推进城镇化,既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又要发挥好政府的宏观调控职能。要因地制宜,多元发展,坚持城乡一体,统筹发展。但某县在城镇化过程中,大搞一刀切,对县及周边周庄进行大规模拆迁,为该县富有特色的传统乡村披上了时尚外衣,但传统文化的韵味荡然无存。
(1)结合材料,运用矛盾分析法有关知识,说明应如何推动我省城镇化的有序发展。(9分)
材料二:某县在城镇化进程中,依据本县历史文化名城的优势,制定出对待历史文化资源“保护为主,适度开发”的原则,使得具有本地特色的古村落保留了下来,走出了以传统建筑和自然环境为载体,以传统文化旅游、民俗旅游和生态旅游为内容的地方特色城镇化发展道路。
(2)结合材料二,说明该县是如何利用唯物论指导当地城镇化建设的?(10分)
2014年10月20日至23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在北京进行。全会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对劲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议》。
材料一:对依法治国理念的认识,我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中经历了一个探索过程。从党的十五大确立“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到十六大将“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列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十七大提出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再到十八大首次强调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依法治国的理念不断发展。
(1)材料一中对依法治国理念的探索历程体现了认识论的哪些道理?(6分)
材料二: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当前,我国改革正进入攻坚期,推进法治中国,迎来了最佳的历史契机,我们要抓住这一战略机遇期,形成符合中国实际,体现社会法治规律的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当然,任何事情都不可能一蹴而就,依法治国需要在每一个具体目标的落实正得到检验,要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2)结合材料二,用“事物发展的状态”的有关知识分析上述材料体现的哲学道理?(6分)
材料三:有政治学家认为:与以往的国家管理不同,“国家治理”涉及政府、市场和公民社会之间的关系,并确认三者关系此消彼长的零和博弈。“国家治理”强调政府、社会、民众一起面对公共问题,用一种合作的、商谈的方式来解决,在这三者之间建立整体和谐、相互促进的联合机制,获得1+1+1>3的效果。
(3)结合材料三,运用联系的观点,说明应如何深化改革、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9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