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10分)教育部根据社会发展的变化,公布了新的中小学生行为规范守则。中学生与小学...

10教育部根据社会发展的变化,公布了新的中小学生行为规范守则。中学生与小学生生活、学习环境相似,对学生要求具有一致性,因此原来的中学生守则和小学生守则合二为一,成为《中小学生守则》,有利于坚持对中小学教育的一致性和连续性。对中小学生针对其特点,有不同要求,比如要求小学生“注意安全,防火,不做有危险游戏”,对中学生要求“不吸烟,不滥用药物,拒绝毒品”。

请分析教育部制定《中小学生守则》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那些道理?

 

(1)根据社会变化发展要求,修订《中小学生守则》说明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坚持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问题。(2分) (2)人的成长过程中,小学阶段、中学阶段有前后相继的联系,将原来小学生、中学生守则合二为一,坚持了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2分) (3)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联结。对中小学生要求有共同之处,也有不同具体要求,就体现了这一点。(3分) (4)对中小学生针对其特点所作不同要求体现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道理。(3分) 【解析】 试题分析:该题是一道体现类试题,设计的唯物辩证法的知识较多,可以逐层分析材料并分析其中蕴含的哲学道理:“教育部根据社会发展的变化,公布了新的中小学生行为规范守则”,体现的是发展的观点;“中学生与小学生生活、学习环境相似,对学生要求具有一致性,因此原来的中学生守则和小学生守则合二为一,成为《中小学生守则》”体现的是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中小学生守则》中,“中学生与小学生生活、学习环境相似,对学生要求具有一致性”,“对中小学生针对其特点,有不同要求”,体现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联结;《中小学生守则》中“对中小学生针对其特点,有不同要求” 体现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道理。 考点:考查唯物辩证法原理。 点评: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联系观点和发展观点,实质和核心是矛盾观点,要求树立创新意识。分析该题时可以有材料入手,逐层分析并指明其体现的唯物辩证法道理。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8分中国的改革是从农村开始的。改革开放30年来,中央先后出台了10个关于农村工作的“一号文件”,这10个“一号文件”适应了中国农村改革发展的需要,记载了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被实践证明是成熟的重要认识,成为农村改革前进的灯塔,激发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

结合材料,谈谈10个中央“一号文件”的出台是如何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道理?

 

查看答案

8分2008年以来,我们经历了罕见的挑战和风险,也取得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A企业是国内汽车电子的龙头企业,面对金融危机,该企业依据国家相关产业政策,在主打原有的拳头产品的同时,及时抓产品结构升级,始终坚持从战略高度认识自主创新,通过把技术创新和经营模式化创新有机结合起来,从而赢得应对这次金融危机的主动,实现快速持续稳健发展。

请你运用辩证的否定观说明A企业为何能在应对这次危机中赢得主动?

 

查看答案

82009年,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全国普通高校的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十分严峻。结构性矛盾、就业歧视、学生职业观偏差等加剧了大学生就业困境。新的就业形势对大学生的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为了帮助大学生走上工作岗位,教育部提出了采用灵活就业、自主创业的多种渠道。

在新的就业形势下,你认为大学生应如何运用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来指导自己做好就业与自主创业的准备?

 

查看答案

针对目前推进素质教育出台的有关政策,社会各界人士对其理解和看法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是由于 

①人们所处的立场不同,看问题的观点和方法不同

②世界是不断变化的,人永远无法正确认识事物

③人的知识结构、认识能力和认识水平不同

④意识反映的对象存在差别

A.①③         B.①②③         C.②④        D. ②③④

 

查看答案

上述材料告诉我们 

A.人们难以完全正确的反映客观事物

B.人类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

C.真理总是掌握在少数人手里

D.认识具有无限性、反复性特点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