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新的《劳动合同法》规定,“用工单位应当按照同工同酬原则,对被派遣劳动者与本单位同...

新的《劳动合同法》规定,“用工单位应当按照同工同酬原则,对被派遣劳动者与本单位同类岗位的劳动者实行相同的劳动报酬分配办法,用工单位无同类岗位劳动者的,参照用工单位所在地相同或者相近岗位劳动者的劳动报酬确定。”这一规定从法律层面明确了“临时工”享有与用工单位“正式工”同工同酬的权利。这一新规的出台说明  

A.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

B.依法签订劳动合同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重要依据

C.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

D.国家依法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D 【解析】 试题分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材料的主旨。材料主要强调“临时工”享有与用工单位“正式工”同工同酬的权利,A、B、C本身说法正确,但与题干主旨不符,只有D正确切题。 考点:劳动者权利 点评:本题考查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有时涉及关于劳动者的基础知识,包括劳动者的权利义务、劳动合同、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等,可以穿插考查,学生结合材料中心,稍加分析,应该不难回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履职后,为改进工作作风,推出了“八项规定”、“六项禁令”,使公款消费迅速得到有效遏制。在这一背景下,某高档白酒的均衡价格由点E移到E′。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下图能正确反映这一变化的是  

满分5 manfen5.com

A.   B.    C.    D.

 

查看答案

2012年甲国M商品的价值用该国货币表示为30元,该商品出口到乙国,用乙国货币表示为60元。如果2013年甲国M商品卖到乙国的价格为40元,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甲国生产M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  

A.提高1/2          B.提高1/3          C.降低1/2        D.降低1/3

 

查看答案

18分2014年10月10日,以“中国与欧洲相遇”为主题的中欧论坛汉堡峰会在德国汉堡举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4年10月11日李克强总理在中欧论坛峰会主旨演讲中指出,在这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世界,有开放的信念、合作的信念,就能跨越山川海洋的重重阻隔,走出一条互利共赢的宽广道路。中国的发展是开放的发展,中国是最大的新兴市场国家,欧盟是最大的发达经济体,“最大”与“最大”交融、一切都有可能。中欧建交以来,双方贸易增长了230多倍中欧应共同反对各种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希望欧方对中国企业赴欧投资提供更加公正透明的营商环境希望双方应进一步加强教育、科技、文化等领域交流,鼓励文化产业和产品服务领域的合作。

1结合材料,运用“经济全球化和对外开放”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我们应如何进一步加强中欧合作,提高我国的对外开放水平?10分

材料二李克强总理在《树立互利共赢的新标杆》的演讲中指出,欧洲关注中国,中国也关注欧洲。近40年的中欧关系,双方的政治互信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共同利益的纽带使双边关系充满吸引力和扩展力,欧洲作为十分重要的战略一极,对维护世界和平有着特殊的贡献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也致力于维护地区稳定与安全。中国的发展需要和平的国际环境和稳定的周边环境。希望各国携手共进,相互尊重,和平相处,共同发展。

2结合材料,运用《当代国际关系》的知识说明中欧双方能达到政治上的高度互信原因。8分

 

查看答案

19分近年来,随着文化强国战略的实施,我国文化产业不断发展,文化消费也有所增长。

图表一2004---2011年,我国文化产业文化消费变化情况

满分5 manfen5.com

图表二2000---2012年,全国城乡人均储蓄与人均文化消费变化情况

满分5 manfen5.com

增幅大于100是正增长,小于100是负增长。

材料一2011年,绝大部分中心城市的人均文化消费出现高增长,带动全国及绝大部分省域城镇文化消费高增长。与之形成强烈反差的是,全国乡村文化消费总量增长3.68%,仅为城镇总量增幅的18.33%。

材料二针对我国文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党和政府高度关注文化产业供需协调增长。

2013年11月9日,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设文化强国,增强国文化软实力”的建议,提出符合我国国情、顺应时代要求、以人民为中心的文化体制改革总体方案。

2014年3月5日,国务院将根据十八届三中全会建议制定《推动文化建设具体规划纲要草案》,提请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审查。

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将审议、批准《推动文化建设具体规划纲要草案》。

1根据上述信息概括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5分并结合经济生活知识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11分

2全国人大履行职权的程序和内容体现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请结合材料二分析是如何体现的?10分

 

查看答案

材料一2014年8月19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推出进一步简政放权新措施,再取消下放87项审批事项将90项工商登记前置审批事项改为后置审批取消19个评比达标表彰项目同时,再取消一批部门和行业协会自行设置、法律法规依据不足的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事项。政府简政放权不断迈出新步伐,为“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发挥积极作用,激发市场和社会活力的成效显现。

材料二2014年10月20日,党史上首次以依法治国为主题的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在北京召开,这将有利于“把权力关进笼子”而通过简政放权,制度透明,也有利于将人民的“权利放出笼子”。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回答简政放权对于促进我国经济健康协调发展的意义。8分

2结合材料二,从政府和公民角度,分析为什么既要“把权力关进笼子”还要“把权利放出笼子”?10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