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在反映人民生活水平的统计数据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一个词:个人可支配收入,它指...

在反映人民生活水平的统计数据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一个词:个人可支配收入,它指的是(  

A.用于消费的个人收入

B.个人收入

C.必须扣除需要缴纳的税收和社会保障金余下的个人收入

D.用于储蓄的那部分个人收入

 

C 【解析】 试题分析:个人可支配收入等于个人收入扣除向政府缴纳的各种税收以及交给政府的非商业性费用等(统称非税支付)以后的余额。个人可支配收入被认为是消费开支的最重要的决定性因素。因而,常被用来衡量一国生活水平的变化情况。故答案为C。 考点:本题主要是考查个人收入分配的知识 点评:本题可以根据个人收入分配的含义得出相关结论。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国务院强调2013年工作重心放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上,放到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上,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确立上述工作重心的根本目的是(  

A.优化产业结构,实现国家产业结构布局更趋合理

B.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应对经济全球化危机

C.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社会生产目的的落实奠定物质基础

D.增加社会财富以提升社会积累率

 

查看答案

12分)针对农村消费不足的现状,国家出台了“家电下乡”政策。财政部、商务部决定2007年底开始在山东、河南、四川三省开展“家电下乡”财政补贴“试点工作”。政策规定:农户购买指定厂家的产品,可领取由中央和地方财政以直补方式给予的销售价13%的补贴。后经国务院批准,试点推广到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家电下乡”刺激了农民的消费需求,带动了整个社会的消费需求。

上述材料蕴含了哪些哲学道理?

 

查看答案

12分)学过了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后,张哲对第三单元做了总结,他认为:“是否承认事物是普遍联系是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区别。”

请你对张哲的话进行评析。

 

查看答案

(16分)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曾出现过一个“无产阶级文化派”,他们主张抛弃过去的一切,建立无产阶级的数学和天文学,建立无产阶级的新铁路。他们写道:“为了我们的明天——我们将拉斐尔火葬,我们要把博物馆破坏,我们将艺术的花朵加以摧残。”

有人认为,“无产阶级文化派”的主张坚持了辩证的否定观。对此,你是如何认识的?

 

查看答案

(10分)国家主席胡锦涛指出,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运用《生活与哲学》的观点,说明为什么要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