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2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习近平在座谈会上文艺妙语摘录 好的文艺作...

2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习近平在座谈会上文艺妙语摘录

好的文艺作品就应该像蓝天上的阳光、春季里的清风一样,能够启迪思想、温润心灵、陶冶人生,能够扫除颓废萎靡之风。

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

文艺不能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迷失方向,不能在为什么人的问题上发生偏差,否则文艺就有生命力。

文艺不能一味追求利润,不要当市场的奴隶,不要沾满了铜臭气。

材料二:我国在文化体制改革中,防止千篇一律,科学区分了公益性文化事业与经营性文化产业。当前,紧紧牵住文化体制改革的“牛鼻子”,着力加快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稳步推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并把振兴文化产业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

(1)材料一妙语摘录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10分)

(2)结合材料二,分析文化体制改革是怎样做到用“对立统一观点看问题”的。(12分)

3)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文艺的作用不可替代,文艺工作者大有可为。请你对文艺工作者创作出好的作品提两点建议。(4分)

 

(1)①作为精神力量的优秀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②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 ③文化发展要树立正确方向,反对错误倾向,始终把握先进文化前进方向。 ④文化市场坚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满足人民大众的基本文化需要。 (2)①复杂事物发展过程中所包含的众多矛盾,主要矛盾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要善于抓重点,集中主要力量解决主要矛盾。紧紧牵住文化体制改革的“牛鼻子”,着力加快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次要矛盾影响主要矛盾的发展与解决,要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处理次要矛盾,同时需要稳步推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 ②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紧紧牵住文化体制改革的“牛鼻子”,着力加快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稳步推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并把振兴文化产业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 ③矛盾的特殊性要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防止千篇一律,科学区分了公益性文化事业与经营性文化产业,针对不同的问题采取不同的解决办法,强调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3)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理解人民的需求;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本题要求分析说明材料妙语摘录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属于体现类的解答题。体现类的题目需要对题中材料进行详细解读,针对每一部分信息提炼对应教材的相关理论即可。题中好的文艺作品就应该像蓝天上的阳光、春季里的清风一样,能够启迪思想、温润心灵、陶冶人生,能够扫除颓废萎靡之风,体现了文化对人的影响;题中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体现了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题中文艺不能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迷失方向,体现了文化发展要树立正确方向,反对错误倾向,始终把握先进文化前进方向;题中文艺不能一味追求利润,不要当市场的奴隶,不要沾满了铜臭气,体现文化市场坚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满足人民大众的基本文化需要。 (2)本题知识限定明确,对立统一观点,题目类型是措施类,问题指向文化体制改革怎样做到对立统一观点看问题,考查获取解读信息、运用知识的能力。题中强调紧紧牵住文化体制改革的“牛鼻子”,体现了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着力加快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稳步推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并把振兴文化产业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体现了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题中强调防止千篇一律,科学区分了公益性文化事业与经营性文化产业,针对不同的问题采取不同的解决办法,体现了矛盾的特殊性要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3)本题要求为文艺工作者创作出好的作品提两点建议,实质是考查文化创新的有关知识,是对教材的理解识记与运用。可以从文化创新的主体、根本途径、基本途径等角度分析。 考点:文化塑造人生、文化创新、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主次矛盾、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文化创新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6分)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呈现出阶段性特征,进入新常态。

材料一:2011—2014年我国GDP增速、能源消耗强度降幅及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一览表

满分5 manfen5.com

注1:①2003—2011年,我国GDP年均增长10.7%左右。

②能源消耗强度一般指单位GDP能耗;2012年我国单位GDP能耗是美国的3.3倍,日本的7倍;

从世界看,近年来发达国家服务业增加值占比普遍超过70%

注2:201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把转方式调结构放到更加重要位置,突出创新驱动,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材料二: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要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1)材料一(含注)表明了我国经济发展呈现出怎样的新常态?结合材料一,说明怎样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14分)

2)解决新常态所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必须依靠法治保驾护航。结合材料二,运用“党和政府”的有关知识说明如何推进依法治国。(10分)

 

查看答案

网络文学,无论与传统文学有多么不同,只要还是文学,那一定是一种主体表达和文化建构,承载了传统,蕴含了价值选择,就应该为我们的社会、我们的生活特别是青少年成长提供精神“钙质”。这蕴涵的哲学道理有(   )

①个性包含共性,共性通过个性表现出来

②新事物战胜旧事物必然经历漫长曲折的过程

③价值观对人们的行为有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

④人们的价值判断是在价值选择的基础上作出的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查看答案

近年来,埃及政府把大量财政收入用于生活必需品的补贴。这一方面起到社会稳定器的作用,另一方面在人口不断增长、社会财富并未明显增加的情况下,又成为社会动荡的助推器。这表明(  

①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统一体

②生产力是生产方式中最活跃的因素

③在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中后者是主要方面

④事物的利弊随具体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查看答案

我国著名科学家严济慈在介绍发展科学,做学问的主要经验时经常讲:“敢于好高鹜远,善于实事求是。”这两句话结合起来就是要求我们(  

A.坚持从实际出发和实事求是的统一

B.坚持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的统一

C.必须不断积累正确的主观因素

D.办事情必须尊重客观条件

 

查看答案

在牛顿经典力学问世后的200多年时间里,许多科学家认为,整个宇宙都要服从这一“永恒定律”。20世纪初,爱因斯坦发现牛顿的运动定律只有在宏观低速的情况下才是正确的,牛顿力学的“永恒定律”神话被打破。这启示我们(  

A.真理是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B.人们对同一确定对象会有多个真理性认识

C.对同一事物的判断因人的主观性而产生差异

D.真理适用于任何已知和确定的历史条件和范围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