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公民意识的觉醒,在介于政府与个人之间的社会公共领域,出现了一支通过与政府互动从而推动社会良性发展的“草根力量”。各种利益群体可以利用互联网反映自己的诉求和主张,各种社会力量汇聚到网上,网络成为强大的民间舆论集散地。这体现出( )
①我国是人民民主专制的社会主义国家,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②我国公民通过舆论监督的形式行使民主监督的权利
③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的特点
④网络拓宽了民意表达的渠道,增强了决策的科学性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2014年3月1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提出,完善农业转移人口社会参与机制,提高各级党代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中农民工的比例,引导农业转移人口有序参政议政和参加社会管理。该举措( )
①保证了农民工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②体现了人民民主具有真实性特点
③优先保护了农业转移人口的权益
④能够有序扩大公民参与政治生活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其本质是( )
A.公民当家作主 B.人民当家作主
C.无产阶级当家作主 D.农民阶级当家作主
公民在法律上既是权利的主体,又是义务的主体。这意味着( )
A.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
B.权利可以放弃,但义务必须履行
C.每个公民在法律上具有同样的权利与义务
D.权利与义务在法律上是同时产生的
近年来,我国农民工队伍不断壮大,目前已有1.5亿人,成为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农民工这个特殊群体选出代表,步入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来实现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权力,是现阶段中国政治发展的重要表现。材料体现了( )
①我国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
②说明我国全民民主正在不断完善和发展
③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④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因此应扩大人民的权利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①④
随着互联网渐渐成为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公共空间,“公共讨论”逐渐成为常态。时下很多网民的观点表达,并非理性的“公共讨论”,而是“谩骂式批评,情绪化建议,抱团式声讨”。在网络空间,公民参与公共讨论应当( )
①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
②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③坚持合法有序行使监督权
④积极行使言论自由,这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的基础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①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