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观众对选秀节目已经深感疲惫之时,某省卫视成功推出《中国好声音—The Voice of China》音乐评论节目,收视率屡创新高,成为2012年中国最热门事件。它花巨资从荷兰引进全套节目知识产权和设备,但不是单纯模仿和复制欧美的节目模式,而是充分运用数字化手段和社交网络媒体,并利用合理、系统的创新机制进行了中国化改造。大胆的创意,新奇的构想,“腕”级的评委,严谨的管理,亲民的视角,牢牢锁住了观众的眼球。这个节目发挥着巨大的文化影响力,同时也创造了巨大的商业价值。
透视《中国好声音》音乐评论节目的成功,有人感慨地说:“《中国好声音》的成功,应归功于欧美节目的成功模式”请运用“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相关知识评析该观点。(10分)
中国的GDP从1978年的3624亿元增加到2004年的15987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年均增长率超过9%,是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对此,人们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发展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GDP增长速度越快越好。” 也有人认为:“GDP并不能涵盖一切,追求GDP快速增长没有任何实际意义。”专家指出:“不能不要GDP,也不能只要GDP”。
运用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辩证关系原理,阐述为什么“不能不要GDP,也不能只要GDP”?(10分)
汉字是当今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也是唯一延续至今的象形文字。汉字的发展,经历了从繁到简、从不规范到规范的过程,识读和书写也越来越方便。几千年来,汉字从来没有被淘汰,相反,传播到周边许多国家,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进入20世纪,汉字开始遭遇前所未有的危机:20世纪初,一些学者主张“废除汉字”、“汉字拼音化”;50年代,国家推行简化汉字引发了汉字繁简之争;近年来,随着计算机的普及,人们手写汉字的机会越来越少,许多中国人正遭遇“提笔忘字” 的尴尬。随着《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热播,全社会掀起了一场“汉字风暴”,人们重新检视自己对汉字的掌握程度,欣赏汉字之美,体味汉字之韵。有专家指出,世界历史上所有文明的衰亡都伴随着她们文字的消亡,伴随着对母语情感的淡化,这是文化层面的危机。所以在这个历史当口,我觉得做“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是有意义的。但某位诗人却认为,节目中考了一些太生僻的汉字,生活里很少用到,节目强调重视汉字的书写只是“一场幽怨的复辟”。
运用唯物辩证法发展观的知识,分析汉字的发展过程。(10分)
材料一:北京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确定“城市发展目标为国家首都、国际城市、文化名城、宜居城市”。
材料二:北京的城市规划,要处理好现代化建设与历史文化遗传保护的关系,既符合现代生活和工作的需求,又保持其历史文化特色。正如哲学家罗素说,参差多态乃幸福本源。只有当一个城市区别于另一个城市的时候,她才有了自身独特的魅力。千篇一律的建设手法也破坏了历史文化的价值,永远的丧失了如此宝贵的精神财富。
结合材料,运用矛盾分析法谈谈如何使北京成为和谐家园。(10分)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校长刘彭芝曾作出这样的比喻:“高中阶段就像一个人的腰,腰间无力,今后干什么都不行。”高中阶段在人生中如此关键,我们必须珍惜时光,集中精力努力学习,为今后成材打好基础。这就是说要( )
A.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
B.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C.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处理次要矛盾
D.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上坡路和下坡路是同一条路。”这蕴涵的哲理是( )
A.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包含着上与下这两个方面
B.没有斗争性就没有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
C.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为同一性所制约
D.斗争是相对的,同一是绝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