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改革,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生存发展之道,也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时代特色。 材料:...

改革,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生存发展之道,也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时代特色。

材料阶梯水价是我国水价改革的方向。除样水价是对使用自来水实行分类计量收费和超定额累进加价的俗称。实行阶梯水价,能够充分发挥市场、价格因素在水资源配置、水需求调节等方面的作用。

满分5 manfen5.com

 

表中居民生活用水量,以4 口及4口以下家庭为单位第一阶摊用水量原则上按履盖80%居民家庭用户的月均用水量确定。三类用水价格较改革前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中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某市实行阶梯水价改革的理论依据和现实意义。14分

 

(1)①商品的价格变动会引起需求量的变动,一般情况下,某种商品价格上升,人们会减少对它的需求。实行阶梯水价,随着二、三阶梯水价的提高,会引起对水的需求量减少。(3分) ②价格变动对不同商品需求量的影响程度不同,生活必需品的价格上涨,不会导致消费者对其需求量的急剧减少。实行阶梯水价,第一阶梯水价可以保证居民基本生活用水需求。(3分) ③价格变动会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生产要素的价格上升,生产者会减少这种要素的使用量。实行阶梯水价,会使生产者减少水的使用量。(3分) ④国家可以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实行阶梯水价是国家在尊重价值规律的基础上, 运用经济手段进行宏观调控的体现。(3分) (2)现实意义:实行阶梯水价能够引导企业和居民合理用水、节约用水、提高水的利用效率。(2分)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的答题范围为经济生活知识,范围较广,需要认真研读材料,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本题是原因类试题,要从理论依据和现实意义角度分析,此问答题时的落脚点是实行阶梯水价改革,即为什么要实行阶梯水价,从价格变动的影响、国家的宏观调控,引导企业和居民合理用水、节约用水、提高水的利用效率等角度分析。 考点:价格变动的影响、宏观调控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党和政府一直把保持物价总水平的稳定作为经济发展的一件大事。政府控制物价上涨关键是采取四方面的措施第一,控制货币流动性,也就是管好物价上涨的货币因素第二,要努力发展生产,特别是农业生产,要落实“米袋子”省长负责制、“菜篮子”市长负责制第三,要搞好流通,特别是要减少流通环节第四,要管好市场,打击囤积居奇、哄抬物价,使整个市场有序地发展。

结合材料,说明政府降低物价所采取措施的经济生活依据。12

 

查看答案

2014年元月7日,享年107岁的香港知名实业家、慈善家邵逸夫逝世。自1985年以来,邵逸夫通过邵氏基金会,向内地教育捐赠巨款达47.5亿港元,建设各类项目6013个。这启示我们(   )

①个人对社会的贡献是以社会对个人的尊重为标志

②人的价值在于创造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③一个人的人生价值观决定着他的人生轨迹

④只有投身于社会实践才有可能赢得社会的认可和尊重

A.①②    B.①③  C. ③④  D.②④

 

查看答案

2014年是建国65周年。中国梦幻般的发展屡屡震撼世界。据预测,中国极有可能在2030年前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看,锻炼我们的大国气质,应该(   )

①登高望远,发展观点看问题,这是作为大国的基本要求

②宁静致远,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选择,保持一颗平常心

③海纳百川,善于求同存异,拥有开放包容胸怀

④刚不可久,柔不可守,把握社会历史发展趋势,彰显决心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查看答案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2013年12月10日至13日在北京举行。会议确定了稳中求进,改革创新的总基调,继续施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并提出2014年经济工作的六项主要任务为明年的经济改革指明了方向,可以预见,明年各地在调结构、转方式、惠民生等领域,会有更大的工作力度和更令人满意的进展。这反映的哲理是(   )

①事物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②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③客观与主观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④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查看答案

教育部官员近日表示,我国即将实现两类人才、两种模式高考,将技能型人才和学术性人才的高考分开。对此,媒体评论指出尽管高考双轨制尊重了人才培养规律,但只是改变供给,如何激活需求实现人尽其才才是关键。这一评论(   )

①坚持了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②体现了矛盾的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

③坚持了真理性与价值性的统一

④体现了矛盾的同一性寓于斗争性之中

A.①③    B.①②     C.③④    D.②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