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西湖有许多美丽的自然景观。“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柳永的《望海潮》形象地描绘了杭州天堂般的胜境。这说明( )
A.文化是社会实践的产物 B.文化也包括自然现象
C.文化是人的灵感和想象 D.文化是对客观现象的反映
(26分)按照基因理论,生物的一切遗传特征都被染色体上的基因忠实地记录着。所谓转基因就是把生物乙的染色体片断(基因)切下来,插入到生物甲的染色体之中,使得生物甲具有生物乙的那种基因的功能。目前,一些科学家成为转基因作物的主要支持者,他们的主要理由如下:一、能够减少农药的使用,使农作物增产;二、与杂交作物只有量的差异,与传统作物“实质等同”,所以对人不应该有害;三、对生态的影响目前尚不能证明;四、转基因是科学,科学无禁区——“转基因好不好,转了才知道。”但是也有许多人认为转基因作物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有潜在危害,因而怀疑甚至抵制转基因技术及其产品。一些人认为,科学已经由神圣的使命变成了一项职业,科学家的道德并不高于常人,科学家常常成为利益集团的代言人,他们也会为了自己的利益,利用其知识和影响力欺骗公众。
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正式发布,“加强农业转基因生物技术的科学普及”被写入其中。加强转基因技术的科学普及,就是希望让社会公众也包括媒体要全面客观、原原本本的对转基因的技术来龙去脉、发展的历史现状以及它的特性和安全性、存在的风险,能够更加理性的看待转基因技术和转基因的产品。
(1)从人的修养角度,简述“科学家的道德并不高于常人”这一观点的合理性。(4分)你认为作为科学家应如何让公众相信他的道德感?(6分)
(2)依据上述材料说明,要更加理性的看待转基因技术和转基因的产品应坚持哪些辩证思维方法?(12分)
(3)想让社会公众能够更加理性地看待转基因技术和转基因的产品,必须加强转基因技术的科学普及。请你为转基因技术的科学普及提出两项可行性措施。(4分)
(26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经济要适应新常态这一重要表述发表以后,引发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二:《人民日报》评论指出:新常态下,增长速度虽然放缓,但发展质量却上了一个台阶。随着资本、土地等要素供给下降,资源环境约束强化,要素投入和能耗污染较少的服务业脱颖而出,产业结构将不断优化;消费需求持续较快增长,需求结构将不断优化;随着劳动力供给减少,人力资源稀缺性凸显,收入分配结构也将不断优化。
材料三:适应中国经济“新常态”的最大看点,是政府职能转变所释放的“制度红利”。通过政府的“不缺位、不越位、不错位”,实现中国经济的再平衡。不缺位,是指政府着力投资民生工程,缓解大众的“后顾之忧”;不越位,是指政府告别把市场准入大权牢牢捏在自己手中的做法,政府该做的是优化监管体系,及时将劣质企业驱除出市场;不错位,是指政府不与民争利,及时做好市场参与者的各项合理的服务,从而真正实现资源配置由市场起决定性作用的目标。
(1)指出材料一所反映的经济信息。(4分)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角度,分析说明我国企业应如何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10分)
(2)根据材料三,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政府在经济新常态下“不缺位、不越位、不错位”的依据。(12分)
“世界因我而美丽”、“活着就是为了改变世界”,道出人生正确的价值取向,由此可见( )
①人既是价值的创造者,又是价值的享受者
②人的价值就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③人的价值是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的
④实现人生价值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剪刀”胜“布”、“石头”胜“剪刀”、“布”胜“石头”,若两人所出手势相同,则为平局。人们制定这个游戏规则遵循了( )
①人为事物联系的客观性 ②矛盾双方斗争性的绝对性
③矛盾的对立和统一性 ④自在事物联系的循环性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与“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反映的哲学思想相一致的是( )
①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②人的认识能力不能超出感觉经验或现象的范围,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及发展规律
③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
④人的感官是人认识外界事物的天然界限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