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28分)2014年,我国拉开了新一轮改革的序幕,经济社会整体运行良好;2015...

28分2014年,我国拉开了新一轮改革的序幕,经济社会整体运行良好2015 年,中国进入全面深化改革年。阅读图表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4 年中国大陆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数据

满分5 manfen5.com

年初预期目标为 7.6%2014 年我国万元 GDP 能耗下降 3.7%。

2014 年中国大陆相关经济发展数据

项目

固定资产投资

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同比增长

各区域

东部

中部

西部

城镇

农村

16.1%

18.3%

20.4%

9.7%

12.4%

1解读材料一蕴含的经济信息。6分

材料二2015 1 1 日起,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开始实施。这部被称为史上“最严”的环保法从多个角度体现出前所未有的环境保护治理力度。在此之前的 2014 7 18 日,环境保护部等 6 个部门印发《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情况考核办法试行实施细则》。据科学论证评估,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共需投入 17500 亿元,将通过五个渠道筹集按“谁污染谁负责”的原则由企业承担积极引入社会资本和民间资本进入大气污染防治领域通过价格杠杆疏导部分治理成本地方政府加大民生领域“煤改气”、黄标车和老旧车辆淘汰等政策支持力度中央财政设立专项资金,“以奖代补”,加大对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的支持力度。

2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材料二中的做法对企业经营的积极意义。10

材料三2014 10 20 日至 23 日,中共召开了十八届四中全会,会议将依法治国提升到了一个新高度,确立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目标。要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目标,需要多方发力、多管齐下。目前,我国市场经济的法制体系尚待完善地方保护主义、违法实行优惠政策行为

依然存在违反法律、不讲诚信、不正当竞争等现象尚未根除。这些问题与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目标严重背离,只有彻底解决这些问题,才能形成良好的市场秩序,才能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才能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目标奠定物质基础。

3结合材料三,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说明,应如何多方发力,贯彻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推动良好市场秩序的形成。12

 

(1)材料一表明我国: ①GDP平稳增长的同时,万元GDP能耗下降,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2分) ②中西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明显高于东部,区域发展更加协调。(2分) ③农村居民收入增速高于城镇居民,城乡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2分) (2)①有利于企业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生产结构降低环境成本。(2分) ②有利于企业增加新的投资机会,平等参与市场竞争。(2分) ③有利于企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更加关注环境保护。(2分) ④有利于企业扩大相关环保产品市场需求和拓展发展空间。(2分) ⑤有利于企业合理利用政策优势,促进自身发展。(2分) (如果从制定正确经营战略;自主创新能力;股份制改革等方面作答,同样作为要点给分) (3)①中国共产党要巩固领导核心地位,应依法执政、领导立法、带头守法,不断推进市场经济的法制化、规范化。(3分) ②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立法权,制定和完善市场经济的法律法规,为良好市场秩序的形成提供法律保障。(3分) ③各级政府依法行政,加强监管,履行好自身职能,审慎使用权力,防止行政权力的缺失滥用。(3分) ④公民要坚持权利和义务的统一,增强法律意识,依法诚信经营,开展有序竞争。(3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本题是图表题,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分析及归纳方面的能力。做图表题时一定要注意看标题,看图表,看注释,并注意图表中数据的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做到“横比、纵比、综合比”,横比找差距,综比看变化,然后透过现象提炼本质。根据图示和注解看出我国GDP平稳增长,万元GDP能耗下降,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区域发展更加协调;农村居民收入增速高于城镇居民,城乡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 (2)本题属于意义类试题,意义类主观题的回答一般用“有利于”“促进”“增强”“巩固”的句型表达。通常的“意义”包括经济意义、政治意义、文化意义,所以在审题过程中首先必须明确需要回答的是某一种意义,还是全部意义。本题要求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回答,主体指向企业,故从企业转变发展方式、承担社会责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等方面回答。 (3)本题属于措施类试题,解答措施类试题要明确主体,政治生活涉及的主体一般有政府、公民、人大、人大代表、党、政协等,组织答案时先回答每个主体的地位和职责,然后围绕依法治国方略分别细化的加以分析做法,实现知识原理与材料的有机结合。 考点:科学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企业的经营与发展、公民、政府、人大、中国共产党的知识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对下图漫画《角度有时候比距离更重要》的哲学解读,正确的是  

满分5 manfen5.com

A.真理有其适用条件,包含着谬误成分

B.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防止短视行为

C.坚持辩证否定,能在创新中走得更远

D.站在不同的立场上,会有不同的认识

 

查看答案

2014 12 5 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指出我国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关于“新常态”这一重要表述,引发各界高度关注。新常态之“新”,意味着不同以往新常态之“常”,意味着相对稳定。“新常态”蕴含的哲理是  

①事物的发展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②规律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被人民认识和改造

③事物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其矛盾具有特殊性

④改革就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查看答案

习总书记颇为钟爱的古训“天下之患,最不可为者,名为治平无事,而其实有不测之忧。坐观其变而不为之所,则恐至于不可救……”下列选项中与诗中观点一致的是  

①长江后浪推前浪  ②鸟鸣山更幽

③牵牛要牵牛鼻子  ④防微杜渐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查看答案

日前,纽约时报刊出了一篇“避生羊宝宝,中国年底迎生育高峰”的文章,介绍了相关“羊年不宜生孩子”的情况。“羊年不宜生孩子”的问题可以从澳大利亚作家朗达拜恩所著《秘密》一书中找到些许答案。该书讲述了人的潜意识会影响人的个性和一生的命运,如很多属羊的人从小就受周围人的影响,被说成羊命不好。这样,有一部分人潜意识就会认为自己属羊,所以命不好,最终真的导致一生命运坎坷!这表明  

A.意识活动的直接现实性影响人们改造世界

B.意识对一个人的前途和命运起着决定作用

C.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D.意识对一个人的世界观形成起着基础作用

 

查看答案

在纪念邓小平诞辰 110 周年之际,中央电视台一套播出了电视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该片以平民视角,全景式再现了 1976 10 月粉碎“四人帮”到 1984 年实行全面改革开放这段重要历史时期下,邓小平同志带领党和人民成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动实践和光辉历程。该剧播出后,受到了观众和业界的高度评价,反映强烈,不仅勾起了很多人的回忆,也进一步激发了全国人民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信心和决心。这说明  

①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②顺应时代要求和人民真正需要的文化才有生命力

③优秀的文艺作品发挥着强有力的导向和示范作用

④主流媒体才能能够满足人民群众真正的文化需求

A.①④         B.②④          C.①③          D.②③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