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992—2013年A省经济发展若干指标 项目 1992年...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992—2013A省经济发展若干指标

项目

1992

2008

2013

国内生产总值亿元

2447

36796

62163

非公有制经济对GDP贡献率%

17.9

57

69

财产性收入占居民收入比重%

0.6

1.8

2.9

市场化程度%

26.0

77

79.8

按市场发展阶段划分,市场化程度在15%--30%为弱市场经济,30%--65%的叫转轨期市场经济,65%--80%叫相对成熟市场经济。目前,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市场化程度一般在85%以上。

简述材料反映的经济现象。4并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分析产生这些变化的制度原因。6

 

(1)1992—2013年,该省国内生产总值不断增加,非公有制经济对GDP贡献率、财产性收入占居民收入比重、市场化程度均不断提高。(2分)该省已经进入相对成熟市场经济阶段,但和发达市场经济国家还有一定差距。(2分) (2)①坚持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适应了我国不平衡多层次的生产力发展水平。(2分) ②坚持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调动了各种生产要素的积极性。(2分) ③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把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和国家的宏观调控相结合,调动了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2分) 【解析】 试题分析:解答本题时,要分成两步走。首先要对上述图表所反映的内容进行简单地概括。按照图表题的做法对表中内容进行纵比可得出:1992~2013年,G省国内生产总值不断增加,非公有制经济对GDP贡献率、财产性收入占居民收入比重、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的信息。其次根据这些内容,我们再审小注与发达市场经济国家进行横比可得出:“G省已经进入相对成熟市场经济阶段,但和发达市场经济国家还有一定差距”的结论。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分析产生这些变化的制度原因。本题考查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抓住本题的“制度原因”:经济生活中学习的有关制度的相关知识,主要有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以及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相关知识。对于材料中的“非公有制经济对GDP贡献率不断增长”我们可以从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完善,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的角度进行分析说明;其次对于财产性收入占居民收入比重的不断增长,我们可以从坚持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调动了各种生产要素的积极性的角度分析说明;对于市场化程度的提高,我们可以从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把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和国家的宏观调控相结合,调动了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角度进行分析说明即可。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分配制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相关知识。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开展系列群众性读书活动、整合全民阅读资源,在全社会营造“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的良好氛围。这样做(   )

①能够极大地丰富人民的物质生活

②表明文化对人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③表明阅读是人们获得知识的源泉,是社会进步的动力

④有利于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查看答案

《人民日报》载文强调,我们要加快形成有利于提高文化产品竞争力、促进文化“走出去”的体制机制,培育一批又较强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文化企业和文化集团,积极参与文化市场竞争,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这是基于(   )

①文化决定着国家的软实力    ②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③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    ④文化是综合国力的基础和标志

A.③④    B.②③     C.①②  D.①④

 

查看答案

从“英雄司机”吴斌和“最美女教师”张丽,到为救火而英勇牺牲的消防战士刘洪坤、刘洪奎,他们都是当代中国的闪亮坐标。一个大国的崛起,不可能仅仅是经济奇迹和物质文明,还要具有强大的精神支柱。这表明(   )

①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

②政治是经济的基础,一定的政治决定一定的文化

③经济、政治与文化相互交融、相互影响

④一定的文化会给予经济、政治以重大影响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查看答案

德国哲学家康德说过,人们在根本上所称为艺术品的,总是理解为人的一个创造物,以便把它和自然作用的结果区别开来。这表明(   )

①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②文化现象无处不在

③人们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   ④文化是人类实践的产物

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①②

 

查看答案

当今世界,各大国应超越零和博弈、集团政治等旧的思维方式,建立长期、稳定、健康发展的新型大国关系。这需要各国(   )

①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②在平等互信基础上实现合作共赢

③遵循《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

④在维护共同利益基础上消除利益差别

A.②③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