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某县的橙子大获丰收,但成熟时间较往年推迟,错过了在春节前上市的最佳时机,造成滞销。后来,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橙子滞销问题得到了解决,实现了“惊险一跃”。经济学之所以把上述过程称为“惊险一跃”,是因为( )
A.商品价值的实现存在不确定性 B.商品使用价值很容易被损耗
C.货币流通手段的作用不易发挥 D.商品价值难以用货币表现
[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10分)
2013年3月14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表决通过的“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的决定》提出,通过下放投资审批事项、下放生产经营活动审批事项、减少专项转移支付等措施,更好地发挥地方政府贴近基层、就近管理的优势。
(1)国务院机构改革的决定由全国人大表决通过,说明( )(4分)
①全国人大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②全国人大是最高国家立法机关
③国务院是全国人大的执行机关 ④国务院是全国人大的监督机关
A.①② B.①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
(2)有人认为,我国地域辽阔,地区之间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只有给地方政府放权,才能把地方的事情做好。请给予评析。(6分)
(42分)2014年,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外交战略初显。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图我国非金融领域对外直接投资额及部分产业对外直接投资流量统计

注:2014年前三季度,我国非金融领域对外直接投资额同比增长21.6%。
材料二:2014年10月11日李克强总理在中欧论坛峰会演讲中指出,在这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世界,有开放的信念、合作的信念,就能跨越山川海洋的重重阻隔,走出一条互利共赢的宽广道路。中国的发展是开放的发展,中国是最大的新兴市场国家,欧盟是最大的发达经济体,“最大”与“最大”交融、一切都有可能。中欧建交以来,双方贸易增长了230多倍;中欧应共同反对各种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希望欧方对中国企业赴欧投资提供更加公正透明的营商环境;希望双方应进一步加强教育、科技、文化等领域交流,鼓励文化产业和产品服务领域的合作。
(1)解读材料一的经济信息。(4分) 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全球化和对外开放”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我们应如何进一步加强中欧合作,提高我国的对外开放水平?(12分)
材料三:2014年7月,习近平主席访问拉美四国。中国主张各方在平等互利基础上构建真诚互信,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全面合作伙伴关系。访问期间,拉美媒体把最醒目的版面、时段留给了中国贵宾;中国将一套包括《北京青年》、《老有所依》等作品的DVD光盘作为国礼赠予对方,明确表示将在巴西增设多所孔子学院,举行“中拉文化交流年”……为外国友人打开了解中国的窗口。
(2)结合材料,分析此次习主席拉美之行是如何促进中华文化传播的? (7分)
(3)结合材料,说明中拉建立全面合作伙伴关系的主张是如何体现我国外交政策的? (10分)
材料四:古丝绸之路是链接亚洲和欧洲、东方文明与西方文明的纽带。欧洲的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曾得益于东方古代智慧的滋养,亚洲的现代化进程更离不开向欧洲科学技术和工业革命成果的学习。“东风西渐”、“西风东渐”各领风骚,促进了亚欧交流互鉴、取长补短,推动了人类社会发展进步。中国提出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着眼点是各相关国及背后多元文明的群体性复兴,以文化的交流交融为经济建设搭桥铺路,使古老文明在现代社会焕发新的活力。
(4)结合材料四,运用“文化创新的途径”的有关知识,阐明我国对待中欧文化交流交融应持有的态度。(9分)
福建泉州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海外贸易十分活跃,世界各大宗教也随之传入泉州。宋元时期伊斯兰教、景教、道教、佛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印度教和摩尼教在泉州并行流传,造就了今日独具魅力的泉州宗教景观。这反映了泉州文化( )
①带有明显的区域性特征
②由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
③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
④具有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④
近年来,中国民乐在欧洲的主流音乐厅多次上演,为欧洲听众带去了充满中国韵味的音乐享受,受到了较高的评价。这表明( )
A.不同民族和国家的文化各具特色
B.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C.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
D.文化既是通俗的又是高雅的
“新中装”在北京APEC会议上闪亮登场。“新中装”将民族传统、中国风范、领袖气质、东方元素等要素融入其中,承载了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表达了中国当代的国家精神和崭新的国家面貌, 得到与会者的高度赞誉。这表明( )
①健康向上的文化总是会被人们主动接受的
②传统文化有稳定性但具体内涵能因时而变
③中华文化既保持了民族性又体现了时代性
④不同文化之间交融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A.②③ B.①④ C.①③ D.②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