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26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汉族社会在发展过程中出现过程度不同的分...

(26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汉族社会在发展过程中出现过程度不同的分化和统一,因而使汉语逐渐产生了方言。方言所体现的地方特色是普通话无法比拟的,汉语的各种方言是地域文化的重要载体和表现形式,也是普通话健康发展的资源和保障。语言是人类文化的载体和特定族群文化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民族的标志性元素之一,是人类珍贵的无形遗产;当一种语言消失后,与之对应的整个文明也会消失。语言文化遗产有特别重要的保护价值。

自改革开放以来,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大大加快。由于人口大量流动,各地区特别是大中城市的人口结构变化很大。与此同时,城市语言和方言的生态环境也发生急剧变化,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普通话的生存环境大为改善,普通话成为越来越多的人学习和使用的语言;二是方言的使用场域日渐萎缩,使用能力也似乎日渐衰微。如何看待这种现象,有两种针锋相对的意见,一种意见认为应“推广普通话,贬抑方言”;另一种意见是“反对过分推广普通话,大力提倡保卫方言”。

材料二:中国有一种痛,叫“缺芯之痛”! 作为全球电子制造业大国,集成电路一直是中国最大的进口商品之一。2013年我国生产了14.6亿部手机、3.4亿台计算机、1.3亿台彩电,但主要以整机制造为主,由于以集成电路和软件为核心的价值链核心环节缺失,致使行业平均利润仅为4.5%,低于工业平均水平1.6个百分点。为了规避在海外拓展中遭遇专利诉讼,作为全球十大畅销智能手机机型生产企业的小米正在密谋与国产手机芯片商联芯科技合作,双方将共同出资成立新公司,专门负责手机芯片核心技术的研发与应用。面对当前“国际产能饱和,本土产能缺乏”的现状,中国该如何摆脱“缺芯之痛”?

(1)结合材料一并根据“文化传承与创新”和“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的相关知识,选取一种观点说明你的理由。(10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知识,说明我们对创新应持什么态度及创新是如何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12分)

(3结合材料二,就中国该如何摆脱“缺芯之痛”提出两条方法论建议。(4分)

 

(1)(10分) 推广普通话,贬抑方言: ①语言和文字是文化传播的媒介,方言不利于文化的传播和交流。(4分) ②语言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方言具有浓郁的地域性和差异性。这种差异阻碍人们之间的交际、沟通和了解。(4分) ③推广普通话利于促进经济发展、文化繁荣、政治和谐。(2分) 反对过分推广普通话,大力提倡保卫方言: ①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方言有利于展现文化的多样性。(3分) ②方言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有利于表达民族情感、增强文化的认同感和民族凝聚力。(4分) ③方言是普通话健康发展的资源和保障,使用方言有利于促进文化的丰富和发展(3分) (从其他角度回答,只要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2)(12分) 第一小问: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科学的本质在于创新,我们要坚持创新,勇于创新。(3分) 第二小问: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的进步是通过创新来实现的。(2分)创新更新了人们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3分)提高劳动者的素质;(2分)开辟更广阔的劳动对象,从而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2分) (3)(4分)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创新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创新应遵循其内在规律;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只要回答出其中二点即可得4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本题考查的知识范围较为具体,材料中提出两种观点,都有其合理性,可以任选其中的一个观点展开分析。如果选择推广普通话,贬抑方言,就要从传媒的作用和意义,方言的区域性特征等角度分析;如果选择反对过分推广普通话,大力提倡保卫方言,就要从文化遗产的地位和作用、鲜明的民族性、文化交流传播等角度分析。回答时要言之有理,论证充分。 (2)本题考查唯物辩证法的知识,设问指向创新及其作用。首先表明对待创新的态度,即做到坚持创新,勇于创新,然后分析创新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生产力包括劳动者、生产工具和劳动对象三要素,创新更新了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开辟更广阔的劳动对象,从而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3)本题考查从材料中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设问指向方法论启示。解答时要抓住材料关键词“国际产能饱和,本土产能缺乏”,调动运用一切从实际出发、遵循规律、创新精神等知识,回答时侧重于强调做法。 考点:文化传承与创新、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规律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6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APEC蓝,2014年新的网络词汇,形容2014年APEC会议期间北京蓝蓝的天空。习近平在APEC欢迎宴会上致辞说:“这几天北京空气质量好,是我们有关地方和部门共同努力的结果,来之不易。我们正在全力进行污染治理,力度之大,前所未有,我希望全中国都能够蓝天常在,青山常在,绿水常在,让孩子们都生活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之中,这也是中国梦很重要的内容。”

APEC蓝是中国政府用超常规手段治理出来的。为保障APEC期间空气质量,京津冀区域采取了一系列“史上最严”措施(机动车限行、工业企业限产、停产等),使得治霾能坚守“最后一公里”。也有人说:现在北京的蓝天是APEC蓝,美好而短暂,过了这一阵就没了,APEC蓝能否保持下去还是个问题。

材料二: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决维护宪法法律权威,依法维护人民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维护国家安全稳定,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1)结合材料一,运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如何让APEC蓝成为“新常态”。(14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三者的关系(12分)

 

查看答案

师昌绪院士在新中国成立后,抛弃国外的优越条件,想尽一切办法,从美国辗转回国,一生致力于材料科学研究,为我国材料科学的发展做出重大贡献,被誉为“中国高温合金之父”,并摘得2010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他的事迹表明(   )

①价值选择是价值判断的基础

②要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

③价值选择具有差异性和阶级性

④要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

A.②③        B.①③         C. ①④         D.②④

 

查看答案

汉语盘点2014活动揭晓,2014年度汉字出炉,“法”字荣膺年度汉字,“反腐”为年度国内词,“失”和“马航”为国际字和国际词。此外,依法治国也成为年度中国媒体十大流行语榜首词。APEC蓝、暖男、萌萌哒、挖掘机哪家强等热词榜上有名。上述材料表明(   )

A.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B.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C.价值观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有推动作用

D.社会意识具有社会历史性和直接现实性

 

查看答案

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在北京文艺工作座谈会强调,一部好的作品,应该是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同时也应该是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作品。文艺不能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迷失方向,文艺不能当市场的奴隶,不要沾染铜臭气。这体现了(   )

A.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B.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

C.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    D.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统一

 

查看答案

挪威极地研究所的研究员伊恩·斯特林博士在北冰洋斯瓦尔巴特群岛上,抓拍到一只看似体格健壮的雄性北极熊。数月后,在百里之外却看到了它枯瘦如柴的尸体,令人不忍直视。对此,野生动物专家推测,正是由于全球气候变化,引起海冰层的不断消退,北极熊难以捕食以致“食不果腹”。下列选项中与“北极熊饿死”现象所蕴含哲理相一致的是(   )

①唇亡齿寒,巢覆卵破        ②乐极生悲,否极泰来

③础润而雨,月晕而风        ④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