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2014年《国家人文历史》杂志刊登过一组百年来中国人表情的老照片:清末的麻木和沮...

2014年《国家人文历史》杂志刊登过一组百年来中国人表情的老照片清末的麻木和沮丧,民国的希冀和迷茫,新中国的亢奋和激昂,改革时代的自信和飞扬……哲人说“世间一切,尽在脸上。”透过国人表情这个独特的时代记录仪,我们感受国家的发展变化更为真切。这说明(   )

①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②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

③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着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

④社会意识的性质是由给社会的上层建筑决定的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B 【解析】 试题分析:材料中“透过国人表情这个独特的时代记录仪,我们感受国家的发展变化更为真切”说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着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①③适合题意;②说法正确但材料没有体现;上层建筑包括制度设施和社会意识形态两部分,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④说法错误,故本题答案选B。 考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寓言故事《两驴吃草》“有两堆干草放在东西两边,两堆干草旁边各有一头驴,而这两头驴用一个绳子连着,而绳子的长度段短于两堆干草的距离,起初,两头驴为了自己吃到草,都用力去够离自己最近的干草,挣扎很久都没有够到,后来,两头驴相互合作,一同走向东边的干草,吃完后,又共同向西边的干草。”以下成语与此寓言哲学寓意相同的是(   )

①统筹兼顾               ②唇亡齿寒

③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④和而不同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查看答案

2014年10月1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文艺工作者座谈会上讲话指出,“历史上,中华民族之所以有地位有影响,不是穷兵黩武,不是对外扩张,而是中华文化具有强大感召力。”继承和发展中华文化就要(   )

①不同民族的文化相互融合,走向同一

②立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推陈出新

③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剔除传统文化,革故鼎新

④坚决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和守旧主义

A.②④               B.③④              C.①②              D.①③

 

查看答案

2014年9月28日,我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发生了“占领中环”的非法集会。国务院港澳办、中央政府驻港联络办相继表态,反对“占中”,并强调,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行政长官普选问题的决定,具有不可动摇的法律地位和有效性,不容挑战,必须得到尊重和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作为全国人大的常设机关,其决定具有不可动摇的法律地位,是因为全国人大(   )

A.是我国国家根本政治制度,决定国家政治方向

B.作为国家最高权利机关,具有最高行政权

C.是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具有最高决定权

D.维护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查看答案

2014年7月15日—16日,在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六次峰会上,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要发扬金砖国家独特的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合作伙伴精神,坚定不移推动经济可持续性增长,坚定不移形成全方位经济合作…… 推动走出一条打过合作共赢、良性互动的路子。金砖国家紧密合作(   )

①符合世界各国的利益               ②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

③有利于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进程     ④是两级世界结束的标志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查看答案

2014年7月30日,国务院出台的《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意见》提出,统筹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和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保障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上的平等权利。各地要积极创造条件,不断扩大向居住证持有人提供公共服务的范畴,居住证持有人应当履行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等国家和地方规定的公民义务。户籍制度改革的规定说明(   )

①我国人民的利益得到日益充分的实现

②我国公民的所有权利都是一致的

③公民既是权利的主体,又是义务的主体

④我国城乡居民平等地享有权利,社会公平正义已实现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有专家指出,这轮户籍制度改革和人口流动方向会给城市产业发展带来机会,可能成为下一轮中国经济企稳回升的动力。这是因为推进户籍制度改革(   )

①能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形成内生动力

②可促进城乡劳动力、资金等要素的自由流动,促进资源优化配置

③可加快城镇化进程,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④可彻底消除城乡差别,激发人们的精神动力

A.②③                B.①②              C.③④              D.①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