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但“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礼记·学记》)...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但“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礼记·学记》,因此,“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上述引文包含的认识论道理有(   )

把学习和实践统一起来才能深刻地理解知识

学习知识是改造主观世界的目的和归宿

学习他人的间接经验是认识获得的基本来源

虚心学习他人间接经验可以丰富自己的知识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①④

 

D 【解析】 试题分析: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改造客观世界是学习知识的目的和归宿,②说法错误;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学习他人的间接经验是获得认识的途径,③说法错误;“学而时习之”体现了把学习和实践统一起来才能更深刻地理解知识,“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说明学习他人间接经验可以丰富自己的知识,①④说法正确。该题选D。 考点:本题考查实践与认识的关系。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我国诗词歌赋往往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下列与“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哲学寓意相同的是(   )

A.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B.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

C.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不改鬓毛衰

D.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查看答案

在美学中,总要谈到“移情”现象,即情景交融。比如,人高兴时,就觉得仿佛太阳在笑,花儿在点头悲伤的时候,又觉得雨如泪,风如咽。“移情”的说法(   )

A.是唯物主义的观点,因为它说明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B.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因为它认为物质世界是由人的主观意志决定的

C.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因为它强调了意识对客观事物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D.属于不可知论,因为它表明人脑总是不能客观如实地反映外界事物

 

查看答案

2014年5月4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到北京大学参观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这告诫广大青年(   )

A.人们的活动受世界观的支配,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B.世界观与方法论是统一的,有了世界观就能走好人生的道路

C.哲学可以使人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

D.思维方法在认识和改造世界中起决定作用

 

查看答案

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形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传统文化,被益为处理国际关系的“黄金法则”。在我国外交政策的阐释中,最能体现这一“黄金法则”的是(   )

A.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            B.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

C.外交政策的基本宗旨            D.外交政策的基本准则

 

查看答案

世界卫生组织11月29日公布了埃博拉感染与死亡人数的最新数字,各国死亡人数从两天前的5689人突增到至少6943人,死亡率高达50%-90%。为应对这一全球性疾病的威胁,在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的协调下多国政府在加强出入境检验检疫的同时派出医护人员赴西非参加疾病防控,控制埃博拉的蔓延。这说明当今世界  

①一些亟待解决的全球性问题需要各国加强合作

②疾病威胁已经成为和平与发展的主要障碍

③应对共同威胁符合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

④联合国应该主导和支配当前国际局势的发展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