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材料一: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文化的兴衰关...

材料一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文化的兴衰关乎国家、民族的命运。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然伴随着文化的繁荣兴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就是中国人的文化强国梦是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

材料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要从我国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中汲取营养,借鉴外来文化成果,通过文化产业的创新、市场的运作、大众传媒的传播,使文化产业获得新的价值增长点,同时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方向

1分析材料一蕴含的唯物辩证法道理。12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谈谈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12分

 

(1)①文化的兴衰关乎国家、民族的命运,体现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要坚持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就是中国人的文化强国梦,是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事物的整体与部分相互联系、密不可分。 ③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体现了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联结,是具体历史的统一。 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体现了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中起决定作用,要集中力量抓关键,解决主要矛盾。 (2)①充分发挥本国的传统文化资源优势,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同时吸收和借鉴其他民族和国家的优秀文化成果,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②要重视运用大众传媒,发挥市场作用,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 ③要立足社会实践,不断创新文化的内容、形式和发展手段。 ④要重视文化的价值导向作用,弘扬主旋律,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方向。 【解析】 试题分析: (1)本题要求考生分析材料一蕴含的唯物辩证法道理,属于体现类的解答题。考生在分析说明时,首先要注意本题的知识限定是唯物辩证法的道理。可以从联系的观点的角度分析说明材料“文化的兴衰关乎国家、民族的命运”;可以从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的角度“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就是中国人的文化强国梦,是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从“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联结”的角度分析说明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可以从抓主要矛盾的角度分析说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谈谈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属于措施类的解答题。本题的知识相对简单,考生可以首先从继承传统文化的角度进行分析说明;然后可以从加强文化的交流、借鉴和融合的角度分析说明;再次可以从充分发挥大众传媒的作用的角度说明;最后还应该从根本上说明要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角度分析说明。同时还可以从坚持正确的文化发展方向,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角度进行说明即可。 考点:联系的观点、矛盾的观点、抓主要矛盾、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材料一近几年,我国的人口就业出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那就是“用工荒”和“就业难”这样一对矛盾体同时存在。其实说矛盾也不矛盾,用工荒,荒的是高级技工和一线的普通工人而就业难,是指刚刚毕业的大学生难以找到工作。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解决就业是切实关系到民生的头等大事。

材料二如何破解“用工荒”和“就业难” 的困局?广东省政府有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强化了劳动力市场监督管理,促进企业规范用工搭建信息平台,建立动态资源信息库,定期举办招聘会,建立就业服务组织体系政府提供的免费职业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形成“培训—指导—安置”的培训促进就业新机制,推动就业服务质量提升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以创业促就业。

1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从经济生活角度提出如何解决就业中的“怪象”。15分

材料2013年8月10日,中国海警2350、1126、2102、2146舰船编队继续在中国钓鱼岛领海内巡航,据悉,这已经是中国连续第25天在钓鱼岛海域进行巡航执法。巡航期间,对发现的日方侵权船只严正申明中国政府对钓鱼岛的主权立场,并对其进行驱离。

2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的知识分析材料中我国依法维护钓鱼岛领土主权的措施的依据。13分

 

查看答案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故乡的面容却是一种模糊的惆怅,仿佛雾罩的挥手别离。别离后,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通过台湾诗人席慕蓉的《乡愁》,我们可以感悟到(   )

①积淀在民族心灵深处的情愫是一个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

②留存于民族心理中的传统文化是民族文化发展的源泉

③一定精神文化的感受总要通过一定的意象和载体来表达

④现代多元文化的碰撞呼唤传统文化的回归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查看答案

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以综合交通通道为展开空间,依托以沿线交通基础设施和中心城市,对域内贸易和生产要素进行优化配置,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最终实现区域经济和社会同步发展。材料蕴含的哲理有(   )

①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联系,就能实现质的飞跃

②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事物的变化发展

③要把握事物的多样联系,积极创造事物间的自在联系

④注重各个要素的有机整合,可以发挥整体的最佳功能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查看答案

过去人们认为杂草会抢夺果树营养把草拔光。这样一来病虫害增多农药使用量也随之加大最后形成恶性循环。现在一些果园在果树周边保留杂草、灌木虽然会有害虫但益虫、小鸟也来了有了生物的多样性病虫害明显减少农药就可以少用或不用水果的口味也变得异常鲜美。这说明(   )

事物的发展离不开主观意识的参与

要尊重和服从规律才能正确利用和改变规律

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推动事物的变化和发展

联系具有多样性,要具体分析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条件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查看答案

下列诗句与“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蕴含哲理相近的是(   )

A.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B.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C.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D.宜将乘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