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33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针对我国法治建设领域的突出问题,立足我国社会主义...

33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针对我国法治建设领域的突出问题,立足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实际,党中央不断探索,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上做出总体部署、采取切实措施、迈出坚实步伐。

材料一党中央对法治建设的探索历程

1978年  十一届三中全会

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1997年十五大

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2002年十六大

提出“要善于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大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统一起来”。

2007年十七大

强调要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2012年十八大

强调要更加注重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2014年十八届四中全会

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1材料一中党中央对法治建设的探索是如何体现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12分

材料二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高三1班某同学据此认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关键在于中国共产党依法执政。

2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对该同学的观点进行评析。12分

材料三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强调,要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制度,并从产权保护、创新激励、公平竞争、市场建设等各方面做出了全面部署。

3结合材料分析推进经济法律制度建设,对于进一步繁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意义。9分

 

(1)①针对我国法治建设领域的突出问题,采取切实措施推进依法治国,对法治认识的不断深化,体现了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4分) ②针对不同历史时期的实际,提出不同的法治理论,体现了矛盾具有特殊性,坚持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4分) ③改革开放以来各个时期的法治思想既各有特点,又一脉相承,坚持了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4分) (2)①答案示例一:该观点具有合理性。(2分)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3分)党的领导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最根本的保证。(3分)依法执政是党的基本领导方式。(2分)因此推进依法治国,中国共产党必须依法执政。当然,推进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是一个系统工程,共产党依法执政不是唯一的因素。(2分) ②答案示例二:该观点存在片面性。(2分)推进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是一个系统工程。(2分)除了党要坚持依法执政外,要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3分)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3分)不能把依法执政作为建设法治国家的唯一因素。(2分) (3)①有利于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进行确认,维护市场主体权利,激发创新活力,推动经济发展;(3分) ②有利于用法律制度规范引导经济活动参加者的行为,促进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公平交易、平等使用,促进资源优化配置;(3分) ③有利于科学宏观调控、加强市场监管,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3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本题要求回答材料一中党中央对法治建设的探索是如何体现矛盾的观点。题型属于体现类主观题,本题考查矛盾观点的相关知识,可结合党中央对法治建设的探索从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矛盾具有特殊性,坚持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和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等三个角度来组织答案。 (2)本题要求学生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评析某同学的观点。本题未限定答题所用知识点的具体范围,解答本题学生必须全面分析材料中该同学的观点,既要指出其合理性也要说明其不足之处并分别解释理由。该观点具有合理性解释理由可从党的地位;党的领导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最根本的保证;依法执政的地位来回答;最后应指出推进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是一个系统工程,共产党依法执政不是唯一的因素。该观点存在片面性解释理由可从推进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是一个系统工程。除了党要坚持依法执政外,要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最后下结论不能把依法执政作为建设法治国家的唯一因素。 (3)本题要求结合材料分析推进经济法律制度建设,对于进一步繁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意义。题型属于意义类主观题,考查的知识范围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的相关知识。解答本题可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来结合课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相关知识来谈意义:材料中的“产权保护、创新激励”表明有利于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进行确认,维护市场主体权利,激发创新活力,推动经济发展;“公平竞争、市场建设”表明有利于促进资源优化配置,有利于科学宏观调控,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 考点:本题综合考查生活与哲学、政治生活、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主要是唯物辩证法中的矛盾的观点的相关知识、依法治国的相关知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相关知识。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9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近年来,武汉市为加快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全面落实优惠政策,不断加大财政科技投入力度完善科技奖励制度,制定实施《武汉市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健全与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实际贡献紧密联系和鼓励创新创造的分配激励机制支持企业按高新技术企业标准创建申报,主动组织做好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工作多方位引进掌握国际先进技术、引领产业发展的领军人才运用法律手段规范创新主体的行为,打击创新领域的各种违法犯罪活动,保护知识产权。

1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材料一武汉市政府所采取的措施对推进科技创新的作用。10分

材料二文化是民族的血液,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武汉市在创建文明城市工作中,依托本土历史文化积淀,融入时代特色,提炼出了“敢为人先,追求卓越”城市精神,得到了市民的广泛认可。市委、市政府大力实施“十大文化振兴工程”,彰显城市人文特色,充分利用社区文化、广场文化、企业文化等载体,开展健康向上的群体性文化活动。市民置身于这浓浓的文化氛围之中,了解到了本地的名胜古迹,体味到既古老又现代的文明,感受到了独具特色的精神,提高了市民的素质,进而激发了广大市民热爱城市、建设家乡的热情。

2结合材料二,说明文明城市创建的过程也是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过程。9分

 

查看答案

面对野蛮残暴的日本侵略者,具有伟大爱国主义精神的中国人民没有屈服,经过8年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最终赢得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伟大胜利,也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这反映出人民群众(   )

①是社会变革的主力军,是创造社会历史的源泉

②自己解放自己,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③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④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决定社会历史的性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查看答案

疟疾是一种由疟原虫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如不及时治疗,可通过破坏对重要器官的供血而致人死亡。近十年间,由于获得疟疾快速检测、有效治疗及使用经杀虫剂处理的蚊帐预防,全球疟疾死亡人数大幅下降。从联系的观点看,上述事例表明(   )

①联系具有条件性,事物的联系随条件的改变而改变

②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主观的,自在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

③建立人为事物的联系,要以尊重自在事物的联系为前提

④联系具有客观性,人的实践活动不能改变事物原有的联系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查看答案

由多国科学家参加的美国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国际合作小组,利用重离子对撞机使两个接近光速的金原子核对撞,成功探测到迄今为止最重的反物质反氦-4。该发现有助于更好地研究宇宙最初形成的详细过程,解开一些不解之迷。这说明(   )

①反物质的属性和运动规律不完全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

②探测反物质的实验活动具有客观物质性和社会历史性

③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过程是曲折的

④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改造着自己的主观世界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查看答案

一项研究报告显示,通过在瘫痪者脑部的皮层运动区植入微小的感应器件,可收集大脑所发出与躯体运动有关的神经信号,由于感应器件与电脑相连,信号可快速传递给机器臂,从而让它随瘫痪病人的意念做出相应的动作。这项研究进一步佐证了(   )

A.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
B.物质决定意识,精神的力量可以派生出物质的力量

C.意识是物质的产物,实践活动可以割断不利于人的联系

D.意识具有能动地调控人体生理活动的作用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