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30分)
2014年10月23日闭幕的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全会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必须坚持立法先行,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要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完善立法项目征集和论证制度,健全立法机关主导、社会各方有序参与立法的途径和方式,拓宽公民有序参与立法途径。全会提出,要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的综合工程,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1)《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质上是法治经济”。你对这一论断是怎样理解的? (10分)
(2)运用辩证唯物主义有关知识,分析说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必须坚持立法先行,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10分)
(3)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说明在我国应如何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10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2分)
材料一: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创造了许多奇迹,创造了许多世界第一。一方面,经济增速第一、外汇储备第一、外国直接投资引入第一、主要工业品产量第一;与此同时,中国是建材消费第一、能源消耗第一、空气污染物排放第一、水污染物排放第一。江河水系70%受到污染,流经城市90%以上的河段严重污染,城市垃圾处理率不足20%,农村有1.5亿吨垃圾露天存放,3亿多农民喝不到干净的水,4亿多城市居民呼吸不到新鲜空气。
材料二:光明日报北京9月26日电 由来自全球19个国家的24位政府、企业、金融界和经济学界知名人士组成的全球经济和气候委员会,日前发布了《应对气候变化、孕育经济增长:全球新气候经济报告》,报告研究长达一年,由中国、印度、美国、巴西、韩国、欧洲和非洲的著名研究机构共同完成。报告认为,在未来15年,约90万亿美元将投资到城市建设、农业和能源领域的基础设施。这将为世界创造前所未有的机会,实现低碳领域投资的增长,从而为就业、医疗、企业生产和生活质量的改善带来多重效益。报告还提出了包含10个政策建议要点的《全球行动计划》,旨在实现经济发展和应对气候变化的双赢。
(1)结合上述材料,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说明我国能够实现经济发展和应对气候变化双赢的论据。(12分)
(2)结合上述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的知识,就实现经济发展和应对气候变化的双赢提出合理建议。(10分)
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实现立法和改革决策相衔接,做到重大改革于法有据、立法主动适应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这从哲学上看符合( )
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②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③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④价值判断决定价值选择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①④
2014年10月16日,四川省文化厅党组召开专门会议,集体学习习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的重要讲话精神,要求省文化系统要矢志不移地坚持把人民作为文化文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推动四川文化发展繁荣、文艺创作推陈出新。要“推动四川文化发展繁荣、文艺创作推陈出新”,需要( )
①打破常规坚持否定一切
②坚持“扬弃”的观点,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③克服旧事物建立新事物
④坚持辩证法的革命精神和批判思维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马丁·路德·金有一句名言:“黑暗不能驱走黑暗,只有光明才能做到。仇恨不能驱走仇恨,只有爱心才能做到”。这一名言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
①正确的价值观对事物发展起促进作用 ②要正确把握矛盾的对立统一关系
③新事物是在取代旧事物的过程中成长 ④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因人而异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下列选项与下图漫画的哲学寓意最接近的是( )

①平流无石处,时时有沉沦
②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
③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④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