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地尝试失败,于是你积累了经验;不断地尝试成功,于是你积累了信心。人生,就是一个过程,积累、进发,再积累、再进发,最终实现完美的自我。这句话说明了( )
①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②只要注重量的积累,就一定能实现质变
③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没有量变就不会有质变
④事物的发展最终是通过质变实现的,质变比量变更重要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①③
“做人要知足,做事要知不足,做学问要不知足”,这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外科医学奠基人裘法祖的座右铭。其中“做学问要不知足”,是因为( )
A.人具有主观能动性 B.每一个人的认识能力都是无限的
C.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 D.真理是无条件的
一位哲学家说,“没有幸福就没有德行。如果没有条件取得幸福,那就缺乏条件维持德行。德行和身体一样,需要饮食、衣服、阳光、空气和住居。如果缺乏生活上的必需品,那么也就缺乏道德上的必要性。”这一观点( )
①把幸福建立在物质生活条件的基础上,是不可取的和不现实的
②把物质生活条件和维持德行的条件划上等号,是形而上学观点
③夸大了人的道德品质和人的精神力量的作用,是唯心主义观点
④强调了生活上的必需品对道德的决定作用,具有唯物主义倾向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下面漫画《锤和钉子》告诉我们( )

①价值是一事物对主体的积极功能和属性
②价值是主体需要与事物属性之间的特定关系
③人们对同一事物有着不同的价值观念
④事物是否有价值,取决于人们的价值判断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下列古语古训与其哲理相一致的是( )
A.履不必同,期于适足;治不必同,期于利民—矛盾具有普遍性
B.“大厦之成,非一木之材也;大海之阔,非一流之归也—整体处于主导地位
C.为者常成,行者常至—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
D.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
读康德、黑格尔、费尔巴哈等人的哲学辩论,能够加深人们对世界和人生的认识。这一论断强调说明了( )
A.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B.哲学是能够启迪人类的智慧一门具体科学
C.哲学是当今时代精神的精华集合
D.哲学是建立在具体科学的基础上的综合学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