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承德是享誉中外的历史文化名城,既有凝聚半部清史的皇家文化,又有古老神秘的藏传佛教文化,既有浓郁满蒙风情的民族文化,又有特色鲜明的民俗文化。该市将休闲旅游作为发展文化产业的最佳平台,把文化有机地融入到旅游产品之中。承德市这一做法的文化生活依据是( )
①文化与经济具有相互交融的特点 ②不同地区和民族的文化各有特色
③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 ④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活力的保证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土豪、我的小伙伴们、中国大妈、点赞、女汉子……每一个活色生香的流行语背后,都有一个独特的故事,都是一个独特的世界。这表明( )
A.文化是对社会生活现象的如实反映
B.不断注入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要求
C.文化创新有利于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D.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并享用文化
云南是全国少数民族数目最多的省份,有着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云南省政府把建设民族文化强省作为重要发展战略。他们创新文化体制机制,培育骨干文化企业,鼓励社会资本投入文化产业。对民间传统工艺进行挖掘和开发,加强吸收现代文化,借助高科技成果,使传统文化呈现新的魅力。坚持办好文化艺术节等国际性文化展会,加强面向东南亚、南亚、西亚的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同时,他们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请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该省是如何建设文化强省的。(12分)
2013年10月28日,在四川省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省委书记王东明在谈到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时说,要推动文化产业成为支柱性产业。四川省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在发展文化产业方面有着巨大潜力和独特优势。要把文化产业发展作为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抓手,加快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成为全省支柱性产业。特别是要深入挖掘富集的文化资源,找准比较优势,突出四川特色,培育文化品牌,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要推动文化与科技、旅游、信息产业、新型城镇化建设深度融合,发展新型文化业态,培育新的增长点。
运用“文化与生活”的相关知识,结合材料,分析说明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四川省支柱性产业的必要性。(12分)
中华饮食文化是中华各族人民在100多万年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不断创造积累、走向完善并自成体系的独特文化。2014年4月18日热播的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2》,就是以美食作为窗口,让海内外观众在领略中华饮食之美的同时,又推广了中华饮食文化。一道菜就是一个故事,一个汤就是一种文化,锅碗瓢盆透出的都是丰厚悠久的文明:广视野、深层次、多角度、高品位的区域性特征;风味多样、四季有别、讲究美感、注重情趣、食医结合的多样化特征;食源开发、食具研制、食品调理、营养保健和饮食审美的多角度审视……
结合中华饮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说明中华文化的特点。(12分)
材料一:2012年,我国18——70周岁国民图书阅读率达到54.9%,相对于2010年的52.3%、2011年的53.9%有所提高。2012年,我国18——70周岁国民人均纸质图书的阅读量为4.39本,根据国际出版蓝皮书的统计,韩国约为11本,法国为8.4本,日本为8.5本,美国为7本。2012年没有读过书的人群中有42.8%的人是因为“工作太忙没时间读书”,高达35.8%的人不读书是因为“没有读书的习惯”。
材料二:2013年5月25日,李克强总理在瑞士参观访问。一位瑞士大学生问他,作为中国总理是否还有时间读书。李克强笑着回答,无论工作多忙,都要抽出时间读书。总理曾在追忆自己的燕园生涯是说:“我来这里寻觅的不仅仅是知识,亦是为陶冶一种性情,修养一种学风。”温家宝同志也曾说过:“一个不读书的人是没有前途的,一个不读书的民族也是没有前途的。”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当前什么样的文化现象?(4分)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说说为什么两位总理都如此重视阅读。(12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