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饮食文化是中华各族人民在100多万年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不断创造积累、走向完善并自成体系的独特文化。2014年4月18日热播的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2》,就是以美食作为窗口,让海内外观众在领略中华饮食之美的同时,又推广了中华饮食文化。一道菜就是一个故事,一个汤就是一种文化,锅碗瓢盆透出的都是丰厚悠久的文明:广视野、深层次、多角度、高品位的区域性特征;风味多样、四季有别、讲究美感、注重情趣、食医结合的多样化特征;食源开发、食具研制、食品调理、营养保健和饮食审美的多角度审视……
结合中华饮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说明中华文化的特点。(12分)
材料一:2012年,我国18——70周岁国民图书阅读率达到54.9%,相对于2010年的52.3%、2011年的53.9%有所提高。2012年,我国18——70周岁国民人均纸质图书的阅读量为4.39本,根据国际出版蓝皮书的统计,韩国约为11本,法国为8.4本,日本为8.5本,美国为7本。2012年没有读过书的人群中有42.8%的人是因为“工作太忙没时间读书”,高达35.8%的人不读书是因为“没有读书的习惯”。
材料二:2013年5月25日,李克强总理在瑞士参观访问。一位瑞士大学生问他,作为中国总理是否还有时间读书。李克强笑着回答,无论工作多忙,都要抽出时间读书。总理曾在追忆自己的燕园生涯是说:“我来这里寻觅的不仅仅是知识,亦是为陶冶一种性情,修养一种学风。”温家宝同志也曾说过:“一个不读书的人是没有前途的,一个不读书的民族也是没有前途的。”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当前什么样的文化现象?(4分)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说说为什么两位总理都如此重视阅读。(12分)
2013年9月19日,《人民日报》发表评论文章《犬儒主义与投机主义比道德损坏更可怕》,批《甄嬛传》:以恶抗恶腐蚀社会道德。提出影视创作要学习韩剧《大长今》的宣传主题:只有坚持正义才能最终战胜邪恶。这启示我们( )
A.文学作品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真实再现
B.文学作品要以社会生活为源泉反映作者的审美取向
C.文学创作要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要求
D.文学创作是人类为自身审美而进行的特殊生产活动
夸美纽斯说:“凡是在知识上有进步而在道德上没有进步的人,那便不是进步而是退步。”这说明( )
A.科学文化比道德重要
B.加强科学文化与道德修养是无止境的
C.科学文化与道德两者相互联系、缺一不可
D.科学文化修养的根本意义在于道德修养
中国的传统绘画与诗赋、散文、楹联、书法以至篆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形成了诗书画一体的艺术传统,成为与西方艺术风格迥异的东方艺术的代表形式之一。这表明( )
A.传统文化具有历史性 B.传统文化具有稳定性
C.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 D.传统文化具有民族性
诺贝尔委员会给莫言的颁奖词为:“将魔幻现实主义与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这一消息一经传出,立刻在文学、电商、留学等领域引起巨大反响,据估计莫言此次获奖,将带动中国语言文学专业留学市场的发展。这说明( )
①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相互影响 ②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民族性
③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唯一途径 ④文化创新需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