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我国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1 809.78元,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为6 977.29元,两者之比为3.13:l。为进一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我国政府可采取的再分配措施有( )
①提高农产品的补贴标准
②提高进城务工人员的最低工资标准
③增加对农民的专项贷款
④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保障水平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假设2014年某企业生产M商品的劳动生产率与2013年相比提高了20%,M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与2013年相比提高了50%,其他条件不变,则该企业2014年创造的价值总量与2013年相比( )
A.增加1/4 B.减少1/4 C.增加1/5 D. 减少1/5
为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2014年某市政府决定对购买节能灯的居民用户和大宗用户给予财政补贴。如果其他条件不变,下列图示(D1表示补贴前,D2表示补贴后)能够正确反映这一政策对节能灯市场影响的有( )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2014 年2月,国务院印发的《 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方案 》 提出,进一步放松对市场主体准入的管制,降低准入门槛;加强市场主体信息公示,推行电子营业执照和全程电子化登记管理。这有利于( )
①切实规范市场经营,持续扩大企业生产规模
②着力优化营商环境,维护公平公正市场秩序
③降低企业经营风险,激发自主创业持久活力
④促进市场主体发展,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城镇化进程中,拆旧建新无法避免。然而,什么样的建筑该拆、可以拆,哪些具有传统文化或民族地域特色的建筑应该保留,甚至重点保护,却界定模糊。
“认古不认近”的保护观,导致了一批丧失经济功能与生活功能,但极具文化与研究价值的近现代历史建筑被拆除损毁。“喜新厌旧”的建设观导致看起破旧的真文物被拆毁,而“涂脂抹粉”的仿古建筑与仿古街区泛滥。
古建筑是历史的见证和文化的载体,传承离开保护就会消亡,如何保护古建筑是业界人士深思的问题。“乘之愈往,识之愈真。如将不尽,与古为新”,唐朝诗人司空图的这句诗,道出了传统建筑保护与发展的真谛,保护传统古建筑不是简单的复制,更不是一律拆除,而是“与古为新”。
(1)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保护和发展传统古建筑对传承中华文明的意义。(10分)
(2)运用辩证的否定观,说明保护和发展传统古建筑要“与古为新”的正确性。(12分)
(3)作为一名高三学生,请你运用“实现人生的价值”的有关知识,分析如何保护传统古建筑。(4分)
(2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注:基础研究是指认识自然现象、揭示自然规律,获取新知识、新原理、新方法的研究活动,20世纪初爱因斯坦等所做的“基础研究”推动了20世纪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加强基础研究是提高我国原始性创新能力、积累智力资本的重要途径,是跻身世界科技强国的必要条件,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根本动力和泉。
材料一:中国梦,创新梦。为鼓励科技创新,国家加快实施消费型增值税,将企业购置的设备已征税款纳入增值税抵扣范围;全面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支持创办各种性质的中小企业,充分发挥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活力;进一步完善国家知识产权制度,建立健全有利于知识产权保护的分配制度和社会信用制度;鼓励经营性科普文化产业发展,放宽民间和海外资金发展科普产业的准入限制,加强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制定优惠政策,形成科普事业的多元化投入机制。
材料二:推动科技创新重在教育,教育话题是历年两会热门话题之一,它关乎国计民生,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近些年,国家对教育公平看得重、抓得紧,解决了一批社会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但客观看,事关教育公平的诸多难题仍有待进一步求解。
(1)图片反映了什么经济信息?(4分)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国家是怎样推动科技创新发展的。(10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有关知识,说明国家推进教育公平的依据。(12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