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某企业的生产水平与全行业平均水平一致,其单位产品的价值量用货币表示为180元,产量为10万件。2014年该企业单位产品的价值量为150元,其生产的商品价值总量为1650万元。若其他条件不变,则该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和全行业的劳动生产率分别提高了( )
A.15%、15% B.20%、15% C.20%、25% D.10%、20%
假定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下列选项与下图曲线反映的变动关系一致的是( )

①P甲为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 Q乙为货币流通次数
②P甲为外汇汇率Q乙为我国吸引外资能力
③P甲为某商品的价格 Q乙为该商品替代品需求量
④P甲为某种商品价格 Q乙为该商品互补品需求量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原创题(26分)
材料一:粤语是发源于北方的中原雅言(汉族母语)而于秦汉时期传播至两广地区与当地古越语相融合产生的一种语言,同时也是在香港、澳门占有主导地位的方言.改革开放后,粤语呈强势发展之态,其原因有:粤语有独特的书面表达体系;香港文化的强势进入广东;国家的特殊媒体政策支持;市民和媒体的大力支持.但今天上述因素都在弱化,粤语急需保护。
材料二:警惕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乱象:少数地方政府决策时 “乱作为”, 在经济驱使和利益诱惑下,无视百姓意见,无视法律法规和文化发展之道,闭门造车;对有些破坏文化遗产行为,处罚时缺少法律依据,司法不力,民众法律意识缺失。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中文化创新和中华文化的相关知识,分析如何保护粤语.(12分)
(2)结合材料二,请从依法治国和我国政府决策方式的角度为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提出建议。(14分)
原创题(26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广东:排头兵筑梦“升级版”。
材料一:广东“升级”面临的问题:环境透支、区域失衡、对外依存度高、文化失落、人均小康但全面不小康。
材料二:广东打造“升级版”的做法:破解转型与发展的矛盾,应当实事求是、先试点后推广、分类指导,珠三角要在转型升级中加快发展,粤西北要在加快发展中转型升级;要坚持市场化改革,用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取市场活力的“乘法”,深化改革,牵住体制的“牛鼻子”;要从“汗水型经济”走向“智慧型经济”,变“人口红利”为“人才红利”,向创新要先进生产力与核心竞争力;要让民生需求引领转型,让经济升级的过程成为民生同步升级的过程。
(1)结合材料一,概括广东省总体小康社会的特征.(3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 ,为广东省更好“升级”提出解决措施.(9分)
(3)结合材料二,从矛盾特殊性原理出发,指出“分类指导”这一做法必须坚持的方法论原则;(4分)并进一步阐述贯彻这一原则的具体要求。(10分)
改革开放是我国发展的最大“红利”,相关法律制度的完善是重大的制度红利,对服务社会经济发展至关重要。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属于( )
A.对生产力的调整,目的是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B.对生产关系的调整,目的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C.对经济基础的调整,目的是推动生产关系的变革
D.对上层建筑的调整,目的是为了让上层建筑更好地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
下图是齐白石的一幅画,画面是两只小鸡的“今日相争”,看似乎平淡无奇,但却题为“他日相呼”,让观者在错愕之际,恍然有所悟。下列古语与漫画蕴涵的哲理相一致的是( )

①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②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
③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
④泾溪石险未覆舟,平流无石却沉沦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①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