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分)材料一:2011—2014年我国信息消费变化情况
| 2011年 | 2012年 | 2013年 | 2014年(预测) |
居民信息消费水平(元) | 756.35 | 982.30 | 1266.50 | 1595.30 |
居民信息消费水平增幅(%) | —— | 29.87 | 29.93 | 29.96 |
信息消费支出占GDP的比重(%) | 2.54 | 2.81 | 3.30 | 3.80 |
信息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 —— | 4.20 | 8.16 | 8.85 |
注:信息消费能提升优质教育信息资源和医疗资源共享、养老机构协同信息服务等服务领域的水平:据世界银行统计,美国信息消费支出占GDP的15%;美国、日本人均信息消费分别为3417.38美元、2455.47美元,我国仅为192.69美元。
材料二:2014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做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要促进信息消费,实施“宽带中国”战略,加快发展第四代移动通信,推进城市的百兆光纤工程和宽带乡村工程,大幅提高互联网网速,在全国推行“三网融合”,鼓励电子商务创新发展,维护网络安全。
材料三:为促进信息消费和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某市人大常委会加大对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的检查落实。该市政府出台了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具体政策,将信息消费和电子信息产业列为本市“一号工程”,作为转变地方经济结构的引擎,专门拿出20亿元财政资金,鼓励支持本土企业创新发展,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营造良好信息消费环境,建立促进信息消费持续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努力将信息消费和电子信息产业培育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1)材料一反映了哪些经济信息?(4分)
(2)结合材料二,分析促进信息消费的经济意义。(8分)
(3)结合材料三,运用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相关国家机构如何推进信息消费和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8分)
某市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积极转变施政理念,加快行政体制改革,促进政府职能转变,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好务,为人民群众谋福祉。我国行政体制改革所包含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
①调节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发展
②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
③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从根本上调整和发展
④调节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经济基础的因素,更好的为经济基础服务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改革就是体制变革、结构变动、利益调整的过程,有时难免“伤筋动骨”。尤其是当前我国改革进入了深水区和攻坚期,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矛盾更多、困难更大,牵一发而动全身。材料体现的唯物辩证法的观点有( )
①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②把握整体和部分的联系
③发展的量变与质变的统一 ④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嫦娥三号卫星是中国国家航天局嫦娥工程第二阶段的登月探测器,嫦娥三号由着陆器和巡视探测器(即“玉兔号”,月球车)组成,将进行首次月球软着陆和自动巡视勘察,获取月球内部的物质成分并进行分析。材料体现了( )
①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②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
③先进的工具是实践发展的根本动力 ④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还提出六个“紧紧围绕”,其中三是文化体制改革,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可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非常重要,那么怎样才能更好的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用共同理想武装全党 ②用马克思主义凝聚力量
③用时代精神鼓舞斗志 ④用荣辱观念引领风尚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原因在于( )
①人民群众拥护和支持是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
②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决定的
③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
④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要求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