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逐步理顺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推动了经济的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978~2013年我国经济发展部分指标变化情况
项目 | 1978年 | 1992年 | 2008年 | 2013年 |
国内生产总值(亿元) | 3624.1 | 26923.5 | 300670 | 568845 |
非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 | 0.9 | 13.9 | 52.3 | 61.8 |
市场化程度(%) | 0 | 26.0 | 76.4 | 79.6 |
注:目前,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市场化程度大致在85%~95%之间。
(1)描述材料反映的经济信息。(4分)
(2)运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相关知识阐释这些变化的原因。(8分)
材料一:以下是北京某大学2014年即将毕业的学生就择业问题发表的看法。
同学甲:我要根据自身专业特长、兴趣爱好和能力找份自己满意的工作。
同学乙:我想考公务员,因为工作比较稳定、也更体面。
同学丙:只要留在北京,什么工作都可以。
材料二:当前我国“用工难”和“就业难”问题并存,“两难”问题困扰着政府、企业和劳动者。能否清除认知障碍,平衡利益矛盾,决定着政府、企业和劳动者能否和谐共“舞”。
(1)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阐述实现就业对于劳动者的意义,并简要评析三位同学的择业观。(6分)
(2)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就“两难”问题的解决,谈谈政府、企业和劳动者应如何做。(6分)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对此,某校学生就本校中学生消费情况进行调查,调查结果如下:
材料一:学生生日宴请:90%学生过生日都要相互宴请,购买礼物赠送,而且宴请规模、赠送礼物程度呈扩大趋势。平时节日:98%以上同学都互相送贺卡,且贺卡档次越来越高,价格越来越贵。原因:同学们都这么做,不请不送丢脸面。
材料二:中学生个人消费情况:手中的电子词典80%,手机、MP3达30%,电脑达3%,而且电子装备呈现普遍化、个性化特点。生活消费:饮食占20%,服装占40%,文化书籍占5%,零食、玩具占35%。近40%的同学认为自己有很多只用过一时便不再用的东西。原因:“人有我必有”、“人无我也有”。
通过对获取材料的分析研究,学生王某准备撰写一篇研究报告。现请你结合自己对上述材料的分析,运用所学知识,为他的报告确定一个最合适的题目并回答下列问题:
(1)报告题目:__________(2分)
(2)在中学生中存在这样的消费情况受哪些因素的影响?(4分)
(3)作为新的历史时期的中学生应树立怎样的正确消费观?(4分)
现在,在许多国家都可以看见商品上的“Made in China”字样,即“中国制造”,它们大多以低成本为核心竞争手段,这大大削弱了中国品牌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力。要实现“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转变,必须( )
A.坚持低成本制造,拓展国际市场
B.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自主创新之路
C.提高商品价格,反对贸易保护主义
D.加强国际合作,实施“走出去”战略
据统计,2013年中国城镇化率为53.73%,较上年增长1.16个百分点,城镇化水平每增加一个百分点,就有1000多万人口从农村转入城镇居住、生活、升学和就业,能带来巨大的投资和消费需求。这表明新型城镇化有利于( )
①释放内需巨大潜力,拉动经济增长
②加快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同步富裕
③增加出口,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④扩大就业,促进社会公平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某市2014年提出下列发展经济的思路:统筹外向型经济和内源型经济,外资内资一齐引;统筹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二、三产业一块抓;统筹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一体化。下列说法中,能够概括这一思路的是( )
A.统筹兼顾,增强发展的协调性
B.以人为本,注重发展的目的性
C.创新发展,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D.转型提升,注重发展的科学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