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子》中说:“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孔子主张先使民“富之”,然后才能“教之”。这些观点的合理之处在于( )
A.做出了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B.看到了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C.注重经济因素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D.认识到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从儿童时期开始,我们接受的教育大多是“非黑即白”:只有标准答案是对的,其他答案则不被允许和接受。长此以往使得我们只求被动接受“标准答案”,不敢尝试新事物。这给我们的反思是( )
A.应善于寻找新思路,适度否定现存一切事物
B.要以创新思维指导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C.推动教育的发展应创造思维活动的客观规律
D.需在实践中推翻真理,实现真理的自我超越
成功就是把“不可能”变成“不!可能!”,把“Impossible” 变成“I’m possible!”。下列说法中与之蕴含的哲理相近的是( )
A.和实生物,同则不继
B.未有此气,已有此理
C.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
D.物或损之而益,益之而损
下图为某校一位高三同学给自己制作了“励志格言”。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 )

①要重视量的积累,为发展创造条件
②文化环境和文化活动提升文化素质
③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④优秀的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梅拉宾在1971年提出了一个法则:一个人对他人的印象,约有7%取决于谈话的内容,辅助表达的方法如手势、语气等则占了38%,肢体动作所占的比例则高达55%。该法则体现了( )
①联系具有客观性、多样性
②部分功能之和大于整体功能
③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
④意识的内容与形式是统一的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关于人的位置感和导航问题困扰了哲学家和科学家许多年。201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得奖者对此作出了解答,他们通过研究揭示了特化细胞如何协作并执行更高的认知功能及其导航系统的工作原理。这说明( )
①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②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指导
③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④世界上尚有不可认识之物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