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太效应”是经济学中的一个著名定律。其名字来自圣经《新约•马太福音》中的一则寓言:“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由于累积和机会,富的会更有富,穷的会更穷。要解决这一问题,从国家角度看,应该做到( )
①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理顺收入分配关系
②逐步缩小城乡差距,将工作中心转移到 农村工作上来
③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合理拉开收入差距
④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改善提高人民生活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挤进效应”最早是由加拿大经济学家迈克尔·帕金在其所著的《经济学》一书中提出来的。所谓“挤进效应”是指政府采用扩张性财政政策时,能够诱导民间消费和投资的增加,从而带动产出总量或就业总量增加的效应。下列能够产生“挤进效应”的举措有( )
①国家增发国债,加大财政补贴
②降低税率,提高征税起征点
③国家增发纸币,加快 货币流通
④降低利率,降低居民储蓄率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曾经有一笔税单摆在我面前,我没有去缴。到税务稽查时,我才追悔莫及……如果再给我一次纳税机会,我会说四个字:诚信纳税!如果要给它加个期限,一定在每月15号之前。”从经济生活角度看,下列对这则短信的认识正确的是( )
①它反映的是欠税现象
②它反映的是偷税漏税现象
③它提醒我们自觉履行纳税义务
④它要求公民增强对公共权力的监督意识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羊群效应”的出现一般在一个竞争非常激烈的行业,而且这个行业有一个领先者(领头羊)占据了主要的注意力,那么整个羊群就会不断模仿这个领头羊的一举一动,领头羊到哪里 去吃草,其他的羊也去哪里“淘金”。据此回答问题。
1.“羊群效应”反映了单纯市场调节具有( )
A.自发性 B.盲目性 C.滞后性 D.竞争性
2.“羊群效应”会导致( )
A.市场调节失灵 B.收入差距扩大,社会矛盾激化
C.市场活动一切向钱看 D.经济波动,资源浪费
我国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我们之所以要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是因为( )
①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
②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③实行按劳分配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和创造性
④按劳分配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均分配的社会地位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储蓄存款、股票、债券和保险等为投资者提供了多样的投资品种和选择空间。以下投资方式,可以更好地规避风险又尽可能使自己的资金保值增值的是( )
①对各类产品在收益和风险之间理性权衡后再投资
②为获取高收益将主要资金投入流通性强的股票市场
③将资金按合理的比例分散投资在不同的产品上
④在物价涨幅等于或高于存款利率情况下将资金存入银行
A.①③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