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漫画的哲学寓意是( )

A.认识是在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中完成的
B.客观事物本质的暴露和展现有一个过程
C.意识能动性是人们产生意识的物质基础
D.真理是客观与主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漫画中的两个人,一个人说是“4根”,一个人说是“三根”,上面的文字是“有时真的搞不清”。选项A 说的是认识的形成过程,不是哲学寓意;选项C说法错误,应该是人脑是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选项D说法错误,应该是主观与客观具体历史的统一。故答案选B。
考点:真理的客观性的知识
点评: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真理的根本特征是客观性。
【题型】单选题
【适用】一般
【标题】2014-2015学年辽宁大连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卷(带解析)
【关键字标签】
【结束】
曾几何时,由于技术所限,人类眼中的海洋只是邻近的一方水域;随着造船技术的提高和海上罗盘的使用,人类进入地理大发现时代,视野投向更广阔的海域;而今,借助载人深潜器、大洋钻探船等高新技术设备,深海世界的神秘面纱逐步被揭开。这表明( )
①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③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 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陶渊明“结庐在人境”,却感到“而无车马喧”。朱自清听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却认为“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出现这些认识现象是因为( )
①意识的产生和发展离不开客观存在
②意识对外部世界的反映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③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的局限性影响意识的产生和发展
④人的主观世界影响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认识具有主体性差异,由于人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同,每个人的需要不同,知识结构、认识能力和认识水平不同,人们对同一确定的对象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题干中问的是对同一认识对象人们的认识存在差异的原因,意识具有能动作用,人们的需要不同,对外部世界的反映是主动而有选择的,认识受到一系列主观因素的影响,故②④符合题意。①不能说明认识存在差异的原因,与题意无关;人脑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题中未涉及人脑的局限性,故③与题意不符。
考点:意识的能动作用
点评:不同人对同一事物会产生不同的看法。
【题型】单选题
【适用】一般
【标题】2014-2015学年辽宁大连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卷(带解析)
【关键字标签】
【结束】
下面漫画的哲学寓意是( )

A.认识是在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中完成的
B.客观事物本质的暴露和展现有一个过程
C.意识能动性是人们产生意识的物质基础
D.真理是客观与主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李克强用“骑自行车”比喻中国经济的发展:“稳”不意味着不动,“不动就会像骑自行车,会摔下,所以我们要稳中求进,稳中有为。”这说明( )
A.静止是无条件的、永恒的
B.运动和静止是不可分割的
C.运动和物质是不可分割的
D.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稳中求进,稳中有为”其中的“稳”就是相对静止,“进”就是说明事物是绝对运动的,“稳中求进”说明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是统一的。故答案为B。
考点: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点评:考生要正确理解“稳中求进”的意思。
【题型】单选题
【适用】一般
【标题】2014-2015学年辽宁大连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卷(带解析)
【关键字标签】
【结束】
陶渊明“结庐在人境”,却感到“而无车马喧”。朱自清听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却认为“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出现这些认识现象是因为( )
①意识的产生和发展离不开客观存在
②意识对外部世界的反映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③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的局限性影响意识的产生和发展
④人的主观世界影响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王夫之是我国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和哲学家,他在哲学上的贡献主要是总结和发展了中国传统的唯物主义。以下说法中最有可能是他说的是( )
A.阴阳二气充满太虚,此外更无他物 B.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
C.理生万物,理在气先,理为气本 D.心外无物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A符合题意,此观点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B不符合题意,这是唯心主义的观点。C不符合题意看,唯心主义的观点。D不符合题意,这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考点:唯心主义、唯物主义的观点
点评:此类试题要求学生掌握唯心主义、唯物主义的观点。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意识决定物质。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根据书本知识结合材料进行分析的能力。
【题型】单选题
【适用】一般
【标题】2014-2015学年辽宁大连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卷(带解析)
【关键字标签】
【结束】
李克强用“骑自行车”比喻中国经济的发展:“稳”不意味着不动,“不动就会像骑自行车,会摔下,所以我们要稳中求进,稳中有为。”这说明( )
A.静止是无条件的、永恒的
B.运动和静止是不可分割的
C.运动和物质是不可分割的
D.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美国科学家于2014年3月首次直接探测到宇宙大爆炸第一波震荡即原始引力波,这是物理学的一个重大突破。正如哈佛大学理论物理学家阿维勒布所评价的,这一重大发现“揭示了一些最根本的问题,即我们为什么存在,宇宙是如何开始的”。材料表明( )
A.人们可以探求到终极真理 B.世界统一于物质
C.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D.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题中材料“美国科学家于2014年3月首次直接探测到宇宙大爆炸第一波震荡即原始引力波”、“这一重大发现‘揭示了一些最根本的问题,即我们为什么存在,宇宙是如何开始的’”,等表明了思维能够正确反映存在,故D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故A项中“追求终极真理”的表述是错误的,故不能入选;B、C两项表述正确但与材料不相符合,故不能入选。因此,答案是D项。
考点:思维和存在的关系
点评:能正确认识这一事物,就说明了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题型】单选题
【适用】一般
【标题】2014-2015学年辽宁大连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卷(带解析)
【关键字标签】
【结束】
王夫之是我国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和哲学家,他在哲学上的贡献主要是总结和发展了中国传统的唯物主义。以下说法中最有可能是他说的是( )
A.阴阳二气充满太虚,此外更无他物 B.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
C.理生万物,理在气先,理为气本 D.心外无物
恩格斯指出,凡是断定精神对自然界来说是本原的,从而归根到底承认某种创世说的人……组成唯心主义阵营。凡是认为自然界是本原的,则属于唯物主义的各种学派。这说明( )
A.哲学的基本问题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B.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和二者有没有同一性两个方面
C.对思维和存在何为世界本原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D.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的两个基本派别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上述两段话说明了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区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故答案为C。
考点:思维和存在的关系
点评:考生要区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不同之处。
【题型】单选题
【适用】一般
【标题】2014-2015学年辽宁大连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卷(带解析)
【关键字标签】
【结束】
美国科学家于2014年3月首次直接探测到宇宙大爆炸第一波震荡即原始引力波,这是物理学的一个重大突破。正如哈佛大学理论物理学家阿维勒布所评价的,这一重大发现“揭示了一些最根本的问题,即我们为什么存在,宇宙是如何开始的”。材料表明( )
A.人们可以探求到终极真理 B.世界统一于物质
C.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D.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