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10分)材料:由中央电视台制作播出的电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带来了超乎预期的...

10分材料由中央电视台制作播出的电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带来了超乎预期的社会关注度和收视效果,仅在戛纳电视节上就有20多个国家和地区购买了该片的播映权。有境外媒体评价该片是文化传播的范例。《舌尖上的中国》通过一个个普通人物的故事,精美的画面,朴实地讲述了中国大江南北的各色原生态美食,充满了浓郁的人文关怀、家国情怀和乡土情结。该片借鉴了欧美纪录片的拍摄手法,以故事推动影片进程,并设置悬念,成功跨越了语言、社会、侩值观等传播障碍。一伍日本女大学生观看该片后说我现在才知道中国原来是很容易让人理解的国家。”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多样性和文化创新的相关知识说明《舌尖上的中国》的成功对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启示。10分

 

(1)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必须正确处理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关系,保持中华文化的民族特色。《舌尖上的中国》内容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真实地反映了中国的饮食文化,包含了人类共同的人文关怀和情感。(5分) (2)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必须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不断推动文化创新,增强中华文化的吸引力。《舌尖上的中国》借鉴了世界文化传播的先进手法,推动了文化传播方式的创新。(5分)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设问的知识范围限定在“文化多样性和文化创新”,设问指向是中国文化如何“走出去”。回答时,可从文化多样性角度,说明中国文化“走出去”,必须保持自己民族的文化特色;从文化创新角度,说明中国文化“走出去”,必须博采众长,创新文化的内容和形式。 考点:文化多样性 文化创新 点评:本题属于措施、启示类非选择题。这类问题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当前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的理解把握程度。这类题要求考生能结合具体的背景材料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而不是泛泛的罗列记诵的知识。主要考查考生的归纳演绎能力、聚合思维。换言之要在答题中审清题目,结合设问,发掘材料中蕴含的相关信息,(区别不同的行为主体)再把有效的信息转化为相应的学科知识,形成“启示”、“对策”、“措施”。简言之,紧扣材料,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解答此类问题的关键。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2分2013年9月7日上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作重要演讲,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

演讲伊始,习近平充满感情地回顾拥有两千多年历史、连接欧亚的古丝绸之路。他说,这条古老的丝绸之路证明,只要坚持团结互信、平等互利、包容互鉴、合作共赢,不同种族、不同信仰、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家完全可以共享和平,共同发展。

习近平表示,中国希望同欧亚国家一道不断增进互信,大力加强务实合作,打造互利共赢的命运共同体、利益共同体。为了使欧亚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相互合作更加深入、发展空间更加广阔,可以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这是一项造福沿途各国人民的大事业。

运用“独立自主、和平发展”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上述材料。12分

 

查看答案

1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近年来长三角区域经济空间辐射扩大,而安徽与长三角经济联系日益紧密。据统计,长三角资金占我省利用省外资金的55%左右,长三角已成为我省旅游最大的外来客源地,占我省外来客源的50%以上。同时安徽70%以上的劳务输出集中在长三角, 34%的煤量、11%的发电量输向长三角,皖江示范区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20%以上,高于全国、全省的平均水平,对全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0%,使安徽增速跃居中部第一位,居民收入明显提高。

材料二2014年9月25日,《国务院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公布。《意见》将安徽省作为长三角一部分,安徽正式迈入长三角省份行列,合肥成为长三角重要副中心城市,皖江示范区、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也和苏南、舟山群岛新区等共同成为长三角区域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知识,简述安徽省积极融入“长三角”的经济意义。8分

2结合《政治生活》知识,说明安徽省各级党委和政府如何抓住机遇,实现跨越式发展?10分

 

查看答案

青年在生态文明发展中要勇于担当先锋,青年先锋真正的价值在于,不仅是未来社会的栋梁,也是当今社会的先锋,是文化生态的传承者。作为青年学生要成为文化生态的传承者  

A.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B.扶持公益性文化生态事业,满足人民文化需求

C.发挥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

D.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促进经济发展

 

查看答案

《中国最强音》节目主打零门槛参与,不限年龄、性别,只要是坚持梦想、热爱音乐的个人或者组合,知名歌手或者草根歌手都可以参加比赛。节目首次尝试全新的歌手选拔方式,打造中国的草根音乐赛季。由此看,节目强调  

①实现文化繁荣需要内容、形式的创新

②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和创新才具有生命力

③要发挥人民群众在文化创新中的主体作用

④文化发展要坚持指导思想一元化

A.②④    B.①②    C.①③    D.③④

 

查看答案

费孝通晚年提出“文化自觉”论。他说,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要有“自知之明”。“自知之明”是为了加强文化转型的自主能力,取得适应新环境、新时代文化选择的自主地位,然后经过自主的适应,和其他文化一起取长补短,共同建立一个共同认可的基本秩序和一套多种文化都能和平共处、各抒所长的共处原则。下列对“文化自觉”理解正确的是  

①是民族文化创新发展的基础

②主要强调了文化对人的影响和作用

③可以概括为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④包括对自身文化的反思和学习他人文化的长处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