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27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一头连着生产,一头连着消费,现代物流业已经成...

27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一头连着生产,一头连着消费,现代物流业已经成为现代经济社会发展中不可缺少的中间链条,成为国名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产业。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统计表明,物流业结束了过去十多年20%以上的高速增长,增长速度逐步放缓到9%左右,同时调查显示,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物流地价普遍超过80万元/亩,燃油价格高位运行,劳动力成本高,环保成本也逐渐显现。但近年来,受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带动,电商、快递、快运、食品、电子、快销、医药、冷链等物流细分市场却保持较高增长态势。

物流业的核心价值在于整合,目前,领先企业通过流程再造、兼并重组、联盟合作等多种方式,挖掘物流整合潜力,发挥资源利用效率,有效提升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此外,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的信息技术给物流业带来了重大变革和新的挑战,专业化、一体化、个性化的物流模式创新,引领企业抢占产业竞争制高点。

材料二某市全方位建设宜居城市,该市强调宜居城市建设的确定要与本地经济实力相结合,不能盲目的追求规模大,功能全,应该量力而行,同时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不断提升城市建设品位,提升城市综合承载力。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经济生活知识,简要概括我国物流业在“新常态”发展阶段呈现出的特点,并从生产与消费的角度分析发展物流业的积极作用。(15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辩证唯物论知识,分析说明该地建设宜居城市的科学性。(12分)

 

(1)①特点:物流业呈现温和增长、高成本、以内需为主要增长动力、整合创新等特点(每个特点1.5分,共6分) ②作用:缩短流通环节,节约运输成本,加快商品流通,更好满足消费者多样化需求,提升生活水平。(3分)引导企业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技术创新,实现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3分)拉动内需,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创造就业机会,拉动经济增长。(3分) (2)①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主观符合客观。宜居城市建设的目标的确定做到了与本地经济实力相结合。(4分) ②发挥主观能动性,尊重客观规律。宜居城市建设不盲目追求规模大、功能全,要量力而行。(4分) ③意识具有能动作用,要树立正确的意识,正确的意识能推动事物的发展。宜居城市建设坚持真起点规划,标准性建设提升了城市建设品位和综合承载力。(4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第一问要求概括特点,考查对材料的整合能力,考生应逐字逐句的,依据材料加之以综合性语言组织答案。 第二问实质是考察生产与消费的关系,主要考查生产、消费对国民经济运行的重要性,可结合“又好又快”内容回答。关键是找到经济生活的主体,然后阐述意义。 考点:生产消费关系 点评:前半问要求仔细审查材料,具有一定的语言综合能力,后半问实质考查生产消费的关系,但意识到“经济生活的主体”才是回答此题的关键。有一定难度。 (2)设问“辩证唯物论”给出考查理论范围,分析科学性应该主要说明这样做的道理等,属于是什么的题型。把题目中观点或做法与理论点结合,总结答案即可。 考点:辩证唯物论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014年6月22日第3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召开,同意将中国大运河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大运河不同于古建筑、古遗址的申遗,是仍在使用的“活态线性文化遗产”,对这类项目申请世界文化遗产,在中国尚属首次。我国积极申请并保护、利用大运河文化遗产是因为(   )

①大运河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和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②大运河是我国民族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有利于研究中华文明的演进

③大运河是中华民族独有的文化财富,必须先继承后发展

④大运河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有利于展示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A.②④    B.①③    C.③④   D.①④

 

查看答案

延续了29年的9月1 0日“教师节”,今后可能要改日期了。国务院法制办公布拟将每年9月28日作为教师节,这条规定引发了社会上激烈讨论。赞成派认为,改日期更有纪念意义,更方便反对派认为,传统难舍没必要改中立派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之所以各执一词是因为(   )

①价值观影响着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

②人们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对事物的价值判断不同

③事物的属性和功能具有不确定性

④事物是否具有价值,取决于人们的价值判断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查看答案

航天诱变育种技术,是近十年来随着航天发展出现的培育新种质资源和新品种的新技术。微重力、强辐射、高真空、强磁场的特殊环境,会使种子和微生物产生遗传变异。科学家利用空间诱变育成的高产优质新品种(品系),推动了农业生物技术的升级而造福人类。材料表明(   )

A.科技创新揭示了世界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B.意识的能动性突破了客观条件创造出有利于人类的联系

C.科学家可以利用太空特殊条件改变自然规律造福人类

D.科技创新是主观能动性和客观物质性的统一

 

查看答案

教育部官员近日表示,我国即将实现两类人才、两种模式高考,将技能型人才和学术性人才的高考分开。对此,媒体评论指出尽管高考双轨制尊重了人才培养规律,但只是改变供给,如何激活需求实现人尽其才才是关键。这一评论(   )

①坚持了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②体现了矛盾的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

③坚持了真理性与价值性的统一  ④体现了矛盾的同一性寓于斗争性之中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①④

 

查看答案

2014年10月6日,诺贝尔生理学与医学奖获得者们发现了大脑内的定位系统,一种大脑中内置的“GPS”,它让我们能够在空间中实现定位,揭示了高等认知能力的细胞层面机制。但“认知地图”的概念,究竟如何在大脑内形成,还需要探索。这说明(  

①科学上现已获得的真理性认识都是特定过程的产物,都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②科学现有的真理都有其适用的条件和范围,都包含着谬误的成份

③真理和谬误相伴相长于生理学研究的全过程

④研究对象的无限性及其绝对运动的属性,决定了科学任何研究成果都只是相对正确的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