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商品—货币—商品”的流通过程中,“商品—货币”阶段的变化既重要又困难,“是商品的惊险的跳跃”。这个跳跃如果不成功,摔坏的不是商品,而是商品所有者。
(1)为什么说这个跳跃不成功,摔坏的一定是商品所有者?(5分)
(2)上述材料对商品生产者有何启发?(5分)
人民币升值,将使( )
①人民币对外币的汇率下降 ②外币对人民币的汇率跌落
③一定单位的外币可以兑换到的人民币变少 ④我国进口商品的价格降低
A.①③ B.①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11年12月,100日元兑换人民币8.27元,而2014年5月,100日元兑换人民币仅为6.13元,3年的时间,日元兑换人民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下列认识符合这次汇率变动影响的是( )
①旅行社:赴日旅游的中国游客增加
②对外劳务输出公司:对去日本务工的人来说,就等于工资涨了
③留学生:赴日留学成本将减少
④海关:日本对我国出口将减少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中国人民银行外汇牌价显示:2014年4月1日,100美元兑换620.71元人民币,2014年5月1日,100美元兑换624.65元人民币。这一变化表明( )
A.人民币汇率跌落,美元贬值 B.人民币汇率升高,美元升值
C.美元汇率升高,人民币贬值 D.美元汇率跌落,人民币升值
下列对汇率的理解正确的是( )
A.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B.两种货币的比价上的变化
C.用人民币表示的国际间的结算工具 D.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关于支票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我国支票主要分为转账支票和现金支票 ②支票是定期存款的支付凭证
③支票是活期存款的支付凭证 ④支票属于现金结算方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