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于2013...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于2013年6月启动,教育活动时间一年左右,活动将紧紧围绕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按照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自上而下在中共全党深入开展。教育活动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以县处级以上领导机关、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为重点,切实加强全体党员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切入点是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对于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牢固树立宗旨意识和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改进工作作风,赢得人民群众信任和拥护,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材料二2014年10月8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指出,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进展有序、扎实深入,达到了预期目的,取得了重大成果。广大党员、干部受到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的深刻教育,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明显增强,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探索了新形势下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有效途径,影响群众切身利益的症结难点得到突破,党的执政基础更加稳固。

(1)结合两则材料,运用《文化生活》中“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相关知识,分析在领导干部中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理论依据。(6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相关知识,分析领导干部中如何增强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自觉性和坚定性。(10分)

 

(1)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②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③文化对人影响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特点。 ④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它们一经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每点2分,共6分,其他建议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2)①提高辨别不同性质文化的眼力,增强抵御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能力。特别要摆脱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的落后腐朽思想。 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③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④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⑤投身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为培育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文明风尚身体力行。 (每点2分,共10分,其他建议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本题难度不大,知识点比较清晰,主要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文化虽然属于精神范畴,但是它可以依附于语言和其他载体,形成一种社会文化环境,对生活在其中的人们产生同化作用,使他们在某些方面具有大致相同的印记,进而转化为维系社会、民族的生生不息的力量。主要从文化对人影响的来源、表现、特点等角度来回答。 (2)《文化生活》整个第四单元内容都讲到了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主要从在文化生活中选择、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文化发展的中心环节以及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等角度来入手,来回答领导干部如何增强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考点:文化对人的影响;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点评: (1)本题综合性较强,要求考生要对课本内容有一个系统的把握,答题时要从多角度考虑,避免出现知识点的遗漏。 (2)考生只要掌握文化对人影响的相关知识点即可,难度一般。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中华民族的价值观有一个产生、发展的演变过程,它跨越了漫长曲折的历史道路,反映着不同历史时期社会发展状况,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理想缺失、价值扭曲、道德失范、诚信缺失、拜金享乐、极端自私等现象普遍存在。倒地老人“扶还是不扶”的热烈讨论,折射出人们对道德良知的珍视与焦灼教育公平、就业公平、司法公正一再成为舆论焦点,道出了人们对社会规则的态度和期望。当前,弘扬社会主义价值观正所谓大势所趋、正当其时,2014年2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强调,培养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1)结合材料,说明“培养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9分)

(2)联系学校实际,请你就如何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3点建议,并分别说明文化生活依据。(12分)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4年9月4日,《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正式发布,这是恢复高考以来最为全面和系统的一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

材料一:《意见》指出按照统筹规划、试点先行、分步实施、有序推进的原则,选择有条件的省份(市)开展高考改革综合试点。及时调整充实、总结完善试点经验,切实通过综合改革,更好地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增加学生的选择性,分散学生的考试压力,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2014年上海市、浙江省出台高考综合改革试点方案,从2014年秋季新入学的高一年级学生开始实施。试点要为其他省(区市)高考改革提供依据。

材料二:上海市和浙江省委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深入实施素质教育,支撑服务国家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根据《意见》,结合上海和浙江实际,就深化高等学校招生综合改革制定了实施方案。两地的方案都必考语、数、外,不分文理;上海考生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6门科目中选考3门,浙江考生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技术(含通用技术和信息技术)等7门科目中选考3门。

(1)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文化与社会的相关知识,分析党和政府为什么要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发展教育事业?(10分)

(2)根据材料二,浙江和上海入学的高一学生今后高考升学将面临“6选3”或“7选3”,面对今后的“选科”,请你为上海和浙江的学生提两条建议。(4分)

 

查看答案

南朝范缜说“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与此反映的哲理相同的是(   )

A.只要闭上眼睛,世界上就没有悬崖了

B.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

C.要是鸟儿有宗教的话,那么鸟儿的神一定是长着羽毛的动物

D.我思故我在

 

查看答案

在十七世纪,数学统治了哲学,因而产生笛卡尔、斯宾诺莎、莱布尼茨心理学统治了哲学以后,产生了贝克莱、休谟和康德到了十九世纪,在叔本华、斯宾塞、尼采等人的著作中,生物学成了哲学思想的背景。这表明(   )

A.哲学给具体科学以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

B.哲学是“科学之母”,是“科学之科学”

C.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

D.哲学为人们提供了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查看答案

科学家现在可以准确预测台风的登陆地点、经过路线,把灾害的影响降到了最低程度。从哲学的基本问题看,这主要体现了(   )

A.思维与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      B.思维存在何者为本原

C.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D.思维存在有没有同一性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