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中华民族的价值观有一个产生、发展的演变过程,它跨越了漫长曲折的历史道路,反映着不同历史时期社会发展状况,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理想缺失、价值扭曲、道德失范、诚信缺失、拜金享乐、极端自私等现象普遍存在。倒地老人“扶还是不扶”的热烈讨论,折射出人们对道德良知的珍视与焦灼;教育公平、就业公平、司法公正一再成为舆论焦点,道出了人们对社会规则的态度和期望。当前,弘扬社会主义价值观正所谓大势所趋、正当其时,2014年2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强调,培养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1)结合材料,说明“培养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9分)
(2)联系学校实际,请你就如何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3点建议,并分别说明文化生活依据。(12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4年9月4日,《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正式发布,这是恢复高考以来最为全面和系统的一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
材料一:《意见》指出按照统筹规划、试点先行、分步实施、有序推进的原则,选择有条件的省份(市)开展高考改革综合试点。及时调整充实、总结完善试点经验,切实通过综合改革,更好地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增加学生的选择性,分散学生的考试压力,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2014年上海市、浙江省出台高考综合改革试点方案,从2014年秋季新入学的高一年级学生开始实施。试点要为其他省(区市)高考改革提供依据。
材料二:上海市和浙江省委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深入实施素质教育,支撑服务国家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根据《意见》,结合上海和浙江实际,就深化高等学校招生综合改革制定了实施方案。两地的方案都必考语、数、外,不分文理;上海考生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6门科目中选考3门,浙江考生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技术(含通用技术和信息技术)等7门科目中选考3门。
(1)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文化与社会的相关知识,分析党和政府为什么要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发展教育事业?(10分)
(2)根据材料二,浙江和上海入学的高一学生今后高考升学将面临“6选3”或“7选3”,面对今后的“选科”,请你为上海和浙江的学生提两条建议。(4分)
南朝范缜说:“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与此反映的哲理相同的是( )
A.只要闭上眼睛,世界上就没有悬崖了
B.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
C.要是鸟儿有宗教的话,那么鸟儿的神一定是长着羽毛的动物
D.我思故我在
在十七世纪,数学统治了哲学,因而产生笛卡尔、斯宾诺莎、莱布尼茨;心理学统治了哲学以后,产生了贝克莱、休谟和康德;到了十九世纪,在叔本华、斯宾塞、尼采等人的著作中,生物学成了哲学思想的背景。这表明( )
A.哲学给具体科学以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
B.哲学是“科学之母”,是“科学之科学”
C.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
D.哲学为人们提供了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科学家现在可以准确预测台风的登陆地点、经过路线,把灾害的影响降到了最低程度。从哲学的基本问题看,这主要体现了( )
A.思维与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 B.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
C.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D.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
下列对“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认识不正确的是( )
A.哲学具有时代性 B.哲学都是自己时代在精神上的反映
C.任何精神上的精华都是哲学 D.哲学属于精神的范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