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宏观调控的目标之一就是稳定物价。当CPI上涨过快,为稳定物价,下列措施可行的有( )
①充分发挥市场价格机制的调节作用
②上调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
③增加经济建设支出,结构性减税
④增加农产品有效供给
A.①③ B.③④ C.②④ D.①②
下图是当前我国中央财政收支状况的简易模型。2013年我国安排中央财政赤字约1.2万亿元。针对模型右端经济现象所产生的影响的描述正确的是( )

①减轻企业负担,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②保持适度增长,促进国民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③促进社会公平,保障社会稳定和谐
④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效率是企业的生命。”提高劳动生产率对企业来说至关重要。这是因为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可以( )
A.增加商品的价值量 B.为产品提供降价空间
C.减少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D.生产出优质产品
(26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14年10月20日,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召开,首次专题研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重大问题。全面实施依法治国、大力建设法治中国,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必须担当的时代使命。党要引领中国改革发展、化解当下社会复杂矛盾,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依法治国之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关乎改革全局,关乎人民福祉,关乎国家长治久安,关乎民族前途命运。
材料二:回望历史,伴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国共产党推进依法治国的轨迹清晰可见:十五大确立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十六大提出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十七大提出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十八大阐释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重要思想,十八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新阶段。道路漫漫而曲折,每一个值得铭记的时刻都是通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的艰辛求索。
(1)结合材料一,运用政党的有关知识,阐述中国共产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依据。(14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认识论的有关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推进依法治国的轨迹所蕴含的哲学道理。(12分)
(26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09-2013年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数量及占比:

注:①当某一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人口比重超过10%时,进入老龄化社会。②进入老龄化社会时人均GDP:中国为3870美元,美国为10645美元。
材料二:“十二五”时期,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将进一步加快,到2015年,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将增加到2.21亿,老年人口比重将增加到16%。在日益加快的老龄化进程中,老龄事业的发展相对滞后,主要表现在: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尚不完善,公益性老龄服务设施、服务网络建设滞后,老龄服务市场发育不全、供给不足等。老龄事业发展任重道远。
材料三:我国的传统是养儿防老、家庭养老,这个传统是老年人对亲情的渴望,对熟悉环境的眷恋,也是我国孝道文化的体现。我国政府出台的“9073”养老政策符合我国老龄化特点和老年人居住意愿,所谓“9073”,即90%的老人居家或社区养老,7%的老人接受社区日间照料和托老服务,3%的老人入住养老机构。
(1)概括材料一反映的信息。(4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关知识,谈谈我国应如何发展老龄事业、有效应对老龄化社会。(12分)
(3)结合材料三,分析我国出台的“9073”养老政策体现了“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的哪些知识。(10分)
2014年5月29日,教育部、国家语委发布2013年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中央八项规定”“棱镜门”“N7N9”“土豪”“自贸试验区”“单独二胎”“中国大妈”“光盘行动”“女汉子”“十面霾伏”等获评年度十大新词。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据介绍,这十大新词从364条2013年年度新词脱颖而出,记录了丰富多彩的2013,从中可以窥见当年社会生活中的重大事件和民众关注的焦点。从哲学角度看,这体现了( )
①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②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③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④社会生活有其自身发展规律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截至2013年底,我60岁以上人口达20亿, 2020年将达到2.43亿,2025年将突破3亿,人口老龄化态势十分严峻。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将实施30多年的“一胎化”调整为“单独夫妻可生二胎”政策。这一调整的哲学依据是( )
A.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
B.同一矛盾在事物发展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特点
C.人口的生产和再生产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D.社会发展总趋势是前进的,发展过程是曲折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