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为宏观经济周期四个不同阶段的表现情况。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 A-B阶段消费需求量下降,企业盈利降低
B. B-C阶段失业率增大,适宜增加财政支出
C. C-D阶段适宜增发国债,增加货币供应量
D. D-E阶段需扩大财政赤字,降低贷款利率
预计到2025年中国10%到20%的乘用车销售量将来自纯电动、混合动力和其它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汽车在中国之所以有很好的发展前景,是因为( )
①居民收入的提高,为中等收入的群体购买新能源汽车提供了可能
②新能源汽车作为耗油车的互补品,其推广应用得到了国家的扶持
③新能源汽车的生产和消费符合低碳主导型的产业政策和消费政策
④新能源汽车超低的价格和良好的性能更符合人们求实的消费心理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第八届中国国际有机食品博览会于2014年5月召开。来自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有机蔬菜占据了展厅的重要位置。面对光鲜亮丽的有机蔬菜,市民充满了矛盾,没有任何污染的蔬菜谁都想购买,然而由于其价格较高,不少市民望而却步。以下对材料的分析正确的是( )
①有机蔬菜“没有任何污染”的高品质决定了“其价格较高”
②“市民充满矛盾之情”体现了商品两个基本属性之间对立的一面
③“不少市民望而却步”说明家庭收入水平是消费水平的直接决定因素
④“有机蔬菜占据了展厅的重要位置”说明人们的消费理念在悄然变化
A.②③ B.②④ C.①④ D.③④
(2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2014年1月6日,习近平会见探月工程嫦娥三号任务参研参试人员代表时强调,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敢于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不断在攻坚克难中追求卓越,加快向创新驱动发展转变。
近代世界历史表明,科技创新是现代化的发动机,是一个国家进步和发展的重要因素。纵观当今世界创新型国家,他们的共同特征是,科技自主创新成为促进国家发展的主导战略,创新综合指数明显高于其他国家,科技进步贡献率大都在70%以上,对外技术的依存度都在30%以下。
材料二:近年来,为推进科技创新,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不断加大财政科技投入力度;完善国家科技奖励制度,健全与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实际贡献紧密联系和鼓励创新创造的分配激励机制;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的作用的知识,分析材料一的观点。(12分)
(2)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分析材料二中采取的推进科技创新措施的依据。(8分)
(32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要“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
“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2013年12月23-24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罕见地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列为2014年六大工作任务之首。把粮食安全上升为国家战略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战略抉择,是立足国情、粮情、世情旷世举措,上升为与金融、能源安全并行的三大战略,必将从体制机制加以固定,铸就种粮卖得出、吃粮买得到的粮食安全基石。全国人大农委委员张晓山表示,此次中央罕见地重视粮食安全,除了近年来粮食自给率下降外,另外一层“醉翁之意”恐怕与土地制度改革和城镇化建设有关。张表示,中央提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思路,主张城镇化应该是人的城镇化,而不是单纯土地的城镇化,这就意味着城乡之间的差距要缩小,地方政府在公共服务均等化上的投入要增大,而不大搞特搞土地城镇化,地方政府的财源——土地财政又会大大缩水。
材料二:2013年第二季度,国内玉米市场行情波动较为频繁,市场需求及政策性因素对其价格影响尤为明显。具体来看。4月份,国内玉米市场受禽流感疫情影响,其价格一度出现下跌,但持续时间不长。5月初,在临储玉米收购政策时间延长及市场需求好转等因素影响下,国内玉米市场行情触底反弹。不过,5月下旬,产区迎来自然晾晒粮源上市小高峰,国内玉米价格也在前期急涨过后顺势高位回调。6月份以后,随着产区农户余粮水平的进一步下降,国内玉米市场价格大部分温和上扬。
(1)结合材料一、二,运用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分别说明党和政府在保障粮食安全中的作用。(10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所学的经济生活知识,就如何稳定玉米价格提出合理化建议?(10分)
(3)运用《生活与哲学》的有关知识,分析我国为什么要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列为2014年六大工作任务之首?(12分)
2012年6月27日11时47分,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再次刷新“中国深度”——下潜7062米,这标志着中国具备了载人到达全球99.8%以上海洋深处进行作业的能力。2013年6—9月,蛟龙号开启首次试验性应用航次,成功带着多位科学家完成多次下潜任务。蛟龙号已经成为中国经略深海远洋的先行官,它引领着我国建造更多先进的装备,去探索深海远洋,寻找水、深海生物、矿物等那些珍贵的甚至是未知的资源。这表明( )
A.事物的发展取决于人类认识的提高
B.改变自然规律可以服务于物质生产
C.人类能够创造自在事物之间的联系
D.只有尚未认识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