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舌尖上的 浪 费 | 2000亿元,是中国人一年在餐桌上浪费掉的粮食价值;2亿人,是一年中被倒掉的事物可以解决口粮的人数。“舌尖上的浪费”触目惊心,令人痛心。 |
舌尖上的 节 约 | 有一种节约叫做“光盘”,有一种公益叫做“光盘”!所谓光盘,就是吃光你盘子中的实物。一粥一饭,当来之不易,从今天开始,做个“光盘族”吧!今天不剩饭,从我做起,我是“光盘”! |
舌尖上的 中 国 | 2012年,《舌尖上的中国》火了。精致的画面,快速、跳跃的剪辑,以及充满悬念的叙述方式,将中国视角、民族风格、世界胸襟融合,加上国际化的制作,使得它成为一个“代表中国纪录片当下创作、创新、发展的新标杆”,《舌尖上的中国》把“吃”还原到了家庭、乡村、社群、邻里关系,还原到了传统,还原到了人最本真的生活状态之中,从而表现中国饮食文化内涵,这是它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创新的知识,分析说明《舌尖上的中国》受到观众热捧的原因。(12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纵览各地新型城镇化路径,因地制宜可谓最大特色。作为多山内陆省区,贵州表示“走山区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云南则提出“稳步推进城镇上山”;身为东北老工业基地,黑龙江要求“注重工业化牵引城市化”;煤炭大省山西则提出“探索‘以矿建镇’模式,推进矿区城镇化”,以“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西藏要求“突出地域特色、民族特色、文化特色和时代特点”,浙江和安徽则分别提出彰显“江南地域特色”和“徽风皖韵”。
结合材料,从文化生活角度,分析彰显城市文化个性的理由。(12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自古便是有识之士所遵从的信条。春节期间,中央电视台播出“家风”系列报道后,引起了网友们的热烈讨论。
请你运用传统文化的相关知识,完成下表。(8分)
网友观点 | 体现的文化生活的道理 |
甲:中国传统家庭教育中诗礼传家的内涵会随时代变化,但不管如何,诚信、正直、勤奋等核心的价值观念应被长久坚守。 | (1) |
乙:社会在发展,家风可以注入新的元素和时代精神。 | (2)
|
丙:传统的家风强调长幼尊卑的秩序和礼节,但将这些礼节苛求后辈都做到,则容易引起他们的反感。 | (3) |
丁:向上、向善的家风,于家庭、于个人都有积极的作用。而且,好的家风也有利于促进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 |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四川省是华夏文明的起源地之一,四川文化最早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三星堆遗址、金沙遗址等古蜀文化光辉灿烂,武侯词、剑门关、张飞庙等三国文化影响广泛,雪山草地、川陕苏区等红色文化彪炳史册,道教发祥地青城山、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峨眉山等宗教文化积淀深厚,水利、织绵、井盐、丝绸、历算等古代科技文明令人叹为观止,二滩电站、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等现代高科技工业文化享誉海内外,川剧、川菜、川酒、川茶、皮影、木偶、杂耍等民间文化以及民间工艺美术风格独特。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概括四川文化的特点并分析传承四川文化的意义。(10分)
材料二:以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并联结地中海各国的丝绸之路由最初的草原之路,沙漠之路变成一条络绎不绝的商道,最后演变成一条事实上的文化交流之道,把古老的中国文化、印度文化、波斯文化、阿拉伯文化、古希腊文化、古罗马文化连接起来,成为不同文明之间交流的桥梁,更是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主要通道,促进了文化和经济的发展,极大地增强了中华文化的世界影响力。
(2)联系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分析说明如何加强中外文化交流,提高中华文化吸引力?(10分)
莫言说:“我必须承认,在创建我的文学领地中,美国的威廉·福克纳和哥伦比亚的加西亚·马尔克斯给了我重要启发。我追随在这两位大师身后两年,即意识到,必须尽快地逃离他们。”这说明( )
①借鉴和吸收外来文化是文化创作的源泉之一
②学习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必须以我为主
③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④文化既是世界的,又是民族的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从2014年1月28日起至2014年全国“两会”结束,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按照“重拳出击、依法处理、打出影响、打出声势、打出效果”的要求,在全国开展了打击互联网传播淫秽色情及低俗信息专项行动。开展该活动是基于( )
①文化影响人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②文化影响人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
③腐朽文化侵蚀人们的精神世界,危害社会主义事业
④国家对落后文化坚决抵制,依法取缔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